首页 > > 2290

「海嘯」過後6年 金管仍無着落

2014-09-09
来源:香港商报

联储局和FDIC上周宣布,11家大银行提出的应急计划没有让他们信服,当中包括了高盛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前主席貝爾日前在英媒撰文,批評金融監管機構制訂監管規則的過程過於緩慢且不透明。事緣聯儲局和FDIC上周宣布,11家大銀行提出的應急計劃沒有讓他們信服,這些計劃本應展示相關銀行能夠在不破壞整體金融體系的情况下破產。不過,這兩間監管機構并未向業內觀察人士透露出他們不了解的情况。令人意外的是,根據規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監管部門提交「生前遺囑」(指一旦破產進行破產清算的程序),這些金融機構已準備兩年之久。但直到最近,監管機構才就這些計劃表態。

  監管機構信息參差不齊

  文章稱,承認這些巨擘無法通過有序破產程序得到清盤,這本身是勇敢之舉,應受到稱赞。公眾有知情權。銀行投資者、債權人和對手方也有知情權,他們需要對自己所面臨的風險作出知情判斷。透明度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要推翻這種有害理論的話︰一些銀行「大到不能倒」,必須由公眾出手救助。

  然而,即使到現在,監管機構提供的信息也是參差不齊的︰聯儲局和FDIC聯合發布的聲明表現出了力度,指示這些銀行簡化法律結構,讓法律實體與業務部門對應起來,并修改衍生品合約,以阻止其交易夥伴在破產時逃避義務,進而破壞整個金融體系。但在另一份聲明中,聯儲局給這一信息潑了一盆冷水,給出了拘泥於法律條文的理由說明,它為何無意過於嚴格。

  終結紓困決心引質疑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監管者究竟想不想結束紓困?貝爾擔心很多監管者私下里仍同意這種觀點︰紓困是不可避免的。這將解釋為何讓大型金融機構簡化其法律結構并降低彼此關聯的進程如此緩慢。這將解釋為何修改衍生產品協議(使其更容易被清盤)的進程仍在進行之中。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代價高昂,對於監管機構和管理者而言相當耗時。接受現狀要容易得多。

  在金融海嘯過去近6年后,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仍然停留在計劃之中。已承諾的為長期債務設定最低要求的規定仍未出爐。此舉將提供更為穩定的融資,這些融資可以轉換為股票,對一家重組后的破產銀行進行資本結構調整。2010年達成了一項國際協議,將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設置更高的基於風險的資本金要求。但該協議仍未實施。

  大行仍將獲特殊優待?

  聯儲局兩年前擬定了一項草案,但至今仍未敲定。有關紓困的信息令人困惑。銀行是否會再次得到納稅人的救助?保持這種可能性只會鼓勵魯莽行為。短期來看,正如2010年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所規定的那樣,FDIC提出了一種替代程序,通過讓股東和債權人承擔虧損以及(如果必要的話)讓整個行業分擔損失對破產銀行進行結算。但該法的明確要求是大銀行必須最終為破產做好準備。如果它們的「生前遺囑」存在缺陷,那麼監管機構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工具(包括重組或拆分),讓它們變得安全。如果他們未能這麼做,公眾將會得出結論認為︰大銀行得到了特殊對待,可以享受一套與眾不同的規則。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