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之前股市持續低迷,銀行渠道曾一度停止代銷私募產品。但伴隨行情轉暖,權益類私募產品或重新被銀行渠道接納。
因之前股市持續低迷,銀行渠道曾一度停止代銷私募產品。但伴隨行情轉暖,權益類私募產品或重新被銀行渠道接納。近日有消息稱,民生銀行在上周召開了“私募對接會”,邀請20家左右3-5年期業績排名靠前的權益類私募在該公司平臺上發行產品。由于具有強大的客戶資源,銀行渠道重新開閘對私募基金而言無疑是件大好事。但有私募人士表示,銀行對合作的私募機構有嚴格的準入審核制度,只有上了“白名單”的私募機構的產品才會被銷售。
實習生 陸卓婧 現代快報記者 劉元媛
南京已有銀行賣權益類私募產品
記者昨日從民生銀行新街口支行了解到,目前該行在售的一款私募產品為海通海匯系列-星石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簡稱“海通星石”)。該產品成立于2013年5月29日,產品類型為券商集合理財,按產品投資策略劃分為股票策略產品。其管理人是上海海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為民生銀行,而私募機構北京市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星石投資”)任該產品的研究顧問。
據悉,私募產品的認購門檻一般在100萬元以上,但由于海通星石采取券商大集合的方式,產品認購門檻被降至10萬元,目前該產品僅針對民生銀行客戶。
所謂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按照規模和認購起點可以分為大集合理財產品和小集合理財產品。大集合理財產品的特點是規模大,一般在5億至10億元,認購起點是5萬至10萬元;小集合理財產品的特點是規模小,靈活運作,一般幾千萬元就可運作,認購起點一般在100萬元以上。
投顧星石投資
在業內頗有名氣
該產品的投顧星石投資在陽光私募業內也頗有名氣。公司成立7年以來,目前旗下所有產品都是正收益,在漫漫熊途中也實現了年均超過10%的收益,最大回撤僅5.69%。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海通星石成立以來至今收益率超過10%。海通星石今年3季度運作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產品整體倉位在2~3成,行業配置仍以中小盤股票為主。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星石投資的特點是產品波動小,風格比較穩健,在熊市中也能保證產品不出現較大幅度下跌。記者了解到,由于產品認購門檻不高,且星石投資過往業績穩定,目前產品銷售情況不錯。但記者從一些國有大行理財經理處了解到,目前還沒有類似權益類私募產品銷售。
私募垂涎銀行渠道 但入選難
在多年熊市中,一些銀行代銷的權益類私募產品曾出現虧損嚴重的情況,甚至發生了客戶要求銀行賠償的事件。受此影響,2013年前后,幾乎所有的銀行只代銷具有保底性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而權益類私募產品則痛失銀行這一重要的銷售渠道。此后,券商、第三理財機構等迅速補位。但在多個銷售渠道中,銀行尤其被看重。
記者采訪南京多家私募機構了解到,目前產品銷售上一方面靠自身,另外就是靠券商。“我們產品規模很小,認購的投資者主要都是老客戶,券商介紹的也很少。”南京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如果可以從銀行渠道銷售產品,募集資金肯定容易多了,“但銀行門檻也很高,不在"白名單"內的私募機構的產品也不會銷售。”
該負責人介紹,銀行會對私募機構過往業績進行考察,一些成立時間長、業績持續穩定的私募機構才能進入“白名單”,不在名單內的私募機構的產品也不會進行銷售。從南京地區私募機構情況來看,大多很難進入“白名單”。“一方面,目前業績做得不錯的私募大多成立時間短,沒有3~5年的過往歷史業績可考察。而成立時間較長的私募機構,不少歷史業績不行,尤其在過去幾年行情不好的時候產品虧得比較多。”上述私募人士表示,未來銀行銷售權益類私募產品應該是大勢所趨,“只不過A股低迷時間太長了,銀行在產品銷售上偏保守,但未來私募產品主流銷售能力還是在銀行。關鍵是要有一波牛市行情。”
另外有私募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資產管理規模較大的私募機構,更希望通過銀行將產品賣給社保、企業等機構客戶。如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就曾購買王亞偉旗下的陽光私募產品。“過去私募產品主要賣給個人投資者,未來機構客戶購買比例會逐漸增大。”該人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