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村上春树陪跑诺奖的软肋:“小清新”与”重口味”

2014-11-13
来源:南方周末
 

“村上春树万一获不到诺奖,他一定不会自杀吧。”桑岛道夫说。 (CFP/图)

和村上相比,莫迪亚诺则更偏重哲学的思考,其深刻性的确容易感染到评审委员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村上不如莫迪亚诺。村上把作品中的叙事者和现实读者从丧失自我认同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我觉得在发布诺贝尔文学奖前世界媒体所注目的押注赌率不值得赞扬。因为从运用的原理来说,两个体系完全不一样。这两个体系的活动有独立性,而且各个活动的目的完全不一样。博彩公司的押注与诺奖评委会的候选人之间这种关系存在的可能性不大,而人气和评选之间是有影响关系的。但是它们并不会成为因果关系。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发布之前博彩公司的预想落空反而证明了选拔诺奖的过程是正常的。

我不认为村上春树连续七年“陪跑”,是博彩公司跟村上春树过不去或格外看好他。村上春树在世界各个国家有庞大的读者,而且村上在作品里常提到的当代社会中个人对世界的认识观确实具有后现代性和普遍性。

随着日本出版界得知世界文坛(尤其是美国的文坛)的一些权威专家(作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学者)对村上春树的高度评价之后,关于他是“小资”情调的时尚和流行作家的说法便越来越少了。我个人认为村上春树还是值得获得诺奖的作家,可是村上较为“文艺清新”的笔致以及其作品中私密个人化的题材,也许会导致读者的读后感有时候并不强烈,这也许是他不可避免的“弱点”。

我还是喜欢村上的那些像初期的短篇三部作和《挪威的森林》一样,故事虚构不强的作品。不过像《奇鸟形状录》系列,相应或交织“现实与无意识”、“另外的世界”等主题的作品我并不喜欢。因为我觉得这些小说的构思虽然有先锋性,不过有些冗长。

就读者的反响来说,村上春树在日本和中国差不多吧。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在欧美《奇鸟形状录》和《海边的卡夫卡》的位置比较高,是受到欧美翻译家(尤其是哈佛大学Jay Rubin教授)的介绍和文坛作家Richard Powers等专家的接受情况的影响。2006年3月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世界怎么看村上春树”会议,召集了世界各国村上春树的翻译家和专家。作为代表做主题演讲的就是美国著名作家Richard Powers。他指出关于“镜像神经元”的最新(也可以说是把卡尔·荣格的“集合意识”的思考方法现实化的)研究发现,在说明村上文学对世界的认识上很有用。也就是说,“作为村上春树小说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即将不同且呈多样角度存在的各个时空一并列举在作品中,并再将这些看似独立且各不相关的片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我认为,村上是值得获诺奖的作家,不过获奖也许会花很长时间。因为除了他以外,还有很多名垂青史(世界文学史)的作家。而且村上春树的后现代的实验性比较强的部分有可能还没有得到诺奖评审委员的理解。

和村上相比,莫迪亚诺则更偏重哲学的思考,其深刻性的确容易感染到评审委员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村上不如莫迪亚诺。村上春树的关注点在别的地方。比如说,像“我是谁”那样的传统自我认同的命题,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通过对主人翁(叙事者)在现在和过去、现实和幻想交织在一起的舞台上努力奋战(虽然往往未能奏效)的描写被勾勒出来。村上则是把作品中的叙事者和现实读者从丧失自我认同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每年获诺奖的作家会有一定程度的销量。现在日本出版界长期处在“出版不景气”的时代。文学除了村上那样的少数之外,谁都不好卖。而对获诺奖的作家感兴趣的读者总的来说阅读水平比较高,所以即使“出版不景气”,销量也不会受到像一般的作家那样的影响。

我记得《挪威的森林》的大成功之后,出版社对村上春树的促销活动待遇不一样了。《海边的卡夫卡》的出版前后,行销策略越来越激烈了。简单地说,像现在的苹果(手机)一样,上市之前拿出来一点点有关出版(或小说内容)的信息,以鼓动读者的期待。出版之后,一举介绍读者的反响。关于《1Q84》的销量,我直接询问新潮社的有关部门。Book1(单行本)的首印量:20万部,book2的首印量:18万部,book3的首印量:50万部。《1Q84》的发行量累计达到823万7000部(单行本的发行量累计达到386万7000部)。

在日本有“村上后”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村上春树的出现,标志着表现国民精神、国民意识的“文学”结束了。这对于文学的传统来说,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觉得好的读者往往把文学看作安慰自己的对象,觉得不好的读者往往把文学看作觉醒或改变自己人生观的对象。

村上春树万一获不到诺奖,他一定不会自杀吧。因为村上向来比较淡然不易被外界所左右。不过我觉得他内心一定对诺奖有所期待吧。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