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哲学家施密德:中国20年后将迎来一个哲学时代

2014-11-18
来源:北京晨报

两年之隔,在同一家酒店,又遇到威廉·施密德。

上一次,是为了他的《幸福》一书中文版出版,那本书在欧洲风靡一时,被年轻人所追捧,这一次,他带来了新作《爱的新发现》。

威廉·施密德有哲学专业的功底,但黑格尔却让他越来越不快乐,于是,他转向东方思想。施密德善于把佛经、老庄的学说“翻译”成哲学语言,他总是先领着读者按黑格尔的逻辑向前推进,直到出现了难以逾越的悖论与困境,然后再拿出他的东方式解决方案。

所以,读施密德的书,有精神探险的快感。

作为现代人,我们的自我正在被技术虚拟出来的自我所替代,存在的意义、真伪的界限等,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没有哪个时代,像现代社会这么安全,可人们却空前缺乏安全感,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忧心忡忡于恐怖主义、意外事件、食品安全、环境危机、世界大战、外星人……可谁反省过,怕是怎么锁定我们的呢?

没有反省,就会有太多盲目,就会为之折磨却无可奈何。解决困境,固然有社会的、外在的通路,但也有自我的、内省的通路,兼而有之,方能无往不利。

家也是爱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两年前采访过您,上次是谈幸福,而这次话题又转到爱上了,您是怎么想起写这本书的呢?

施密德:幸福与爱息息相关。过去我们一提到爱,就是指爱情,是青年男女之间的事,而随着他们结婚并进入家庭后,爱也就没了。一般人会觉得,家庭是充满琐事与争吵的地方,让人厌倦。但我的看法正相反,两人进入婚姻,依然是有爱的,只是他们的爱没能释放出来。爱犹如人的呼吸,有呼有吸才是一个整体,我认为,家也应该是爱的一部分。

自我与爱不矛盾

北京晨报:婚姻前,恋人们会将自我的一部分隐藏起来;而进入婚姻后,自我充分暴露,这难免会伤害爱。

施密德:这不是问题的实质。如果家庭生活充满和谐,则爱的浓度反而会增强,只有在不和谐的家庭,爱才无法持续。

毫无疑问,人的自我最重要,它是爱的基础,没有自我,就没有爱的主题。但自我与爱并不矛盾,两个独立的自我结合后,彼此的自我认知会更成熟、更强烈,从而让爱也变得更稳定。

其实,爱与自我的关系也很像呼吸吐纳,关键看怎么调节。

价值“内化”方成人

北京晨报:您说的这是理想状态,今天大家工作这么忙,很难去刻意经营爱。

施密德: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德国已经是现代化国家了,而中国仍在发展中。但你要知道,每个人、每个社会都在变化中,适应这个变化,并充分把握自己,这非常重要。正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在不断变化,我们的包容性才能不断增加。所以说,每个人都需要爱的自我教育。

北京晨报:该怎么自我教育呢?

施密德:非常简单,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但你首先要确定哪些是自己最需要、最根本的价值,它们是永远不会变的。确定好了这几点,然后就不断巩固它,不论社会怎么变动,也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坚持,那么,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价值就会被你“内化”了,就成为你自我的重要成分。

作者:刘树勇

平野秋水清明,闭门抱书自喜。面壁偶尔入定,对花总是想你。

欲望也可以很积极

北京晨报: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社会来说,外部诱惑太大了,人很难有所坚持。

施密德:这一点我能体会到,但狂躁终会过去,每个人都应设立一个欲望与理想的临界点,然后问自己:当欲望满足后,还需要做什么?你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中国必然会超越当下的发展阶段,去迎接一个哲学的时代,如果让我预测的话,我认为是20年后。

北京晨报:即使到那时,人也还是有欲望的啊。

施密德:人一直都有欲望,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都一样,这是人性决定的,只要不超过界限就好。其实,欲望也可以很积极,如果没欲望,我们可能现在还在树上,而不是进化成人。

会呼吸就能得到爱

北京晨报:很多中国人会觉得,爱这个话题太复杂也太沉重了。

施密德:那只是看上去深奥,其实没那么复杂,就像我们都住在房间里,它不复杂吗?那么多的建筑材料,那么多的建筑工艺,可对于居住其中的人来说,你只要学会适应它们就好。就和呼吸吐纳一样,不需要刻意去学,人、动物、植物都会呼吸,这是世界最本真的原理。

其实中国古人的思想与这最接近,比如道家的阴阳,认为万事万物彼此对立,却又互相支持着对方。这是来自生活的经验,不是理论。过去30年,我在家庭生活中获得了幸福,这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认为:在爱情中既要学会呼,也要学会吸,这很重要。

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

北京晨报:可现实是,家庭并不是孤立的,它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施密德:这基本上是一个时间问题,从正常历史发展进程看,20年后,中国也会成为发达国家,人们就会发现有钱并不等于幸福,毕竟我们还有生活、理想和爱。那时人们就会放弃钱,回归爱情。在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人往往是没钱的人,但这不是人们马上就能明白的。

北京晨报:人人都知道爱比钱重要,但前提是缺乏安全感。

施密德:我理解的安全感,是物质上的最低保证,这样人们才可能去追求精神。德国也有穷人,但不会饿死,也许今天中国人还有这种担心,不过我觉得应该不至于,而是上一代人的恐惧进入了这一代人的潜意识中,所以有不安全感。

和谐是获得爱的关键

北京晨报:现在人人都在说和谐,已经让它变得有点像套话了。

施密德:和谐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好的词。婚姻中,有时人们会有争吵,甚至吵得很凶,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人不想过了,而是在正常的和谐范围中,和谐与否是能否获得爱的关键。和谐包含两方面:一是你我之间是否和谐;二是我我之间是否和谐。只有把这两种关系都处理好,你才能成功。陈辉/文

威廉·施密德:研究生活艺术的哲学家。早年当过排字工人,后在大学学习哲学及历史,获得博士文凭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到2011年为止,作品已累计出版50余万册。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