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9

慈誠羅珠堪布:超越輪回又不脫離輪回

2014-12-22
来源:香港商報

  真正地學佛,就是要超越世俗。

  【香港商報網訊】今年4月,藏傳佛教高僧、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慈誠羅珠堪布首次來港弘法,深受參加者的歡迎。慈誠羅珠堪布12月15日至12月20日再次來港公開授課。慈城羅珠堪布在幾日的授課中,從佛教的角度向信眾講解了禪定與證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等多個課題。在題為《超越輪回又不脫離輪回》的講座中,慈誠羅珠堪布表示,要從心開始超越輪回,改變我們的心態,放下對名和利的執著,真正做到心超越輪回而身體不脫離世間。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把學佛當做精神的支柱

  慈城羅珠堪布向信眾講到,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最終目標都是讓人超越輪回,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涅槃。小乘佛教講脫離輪回、超越輪回;大乘佛教則認為既要超越輪回但又要不脫離輪回。

  有人說:「因為佛教相信輪回,所以把生命的重點放在來世。」這是世人對佛教的誤解。佛教的重點既不是來世,也不是今生,而是超越輪回,救度輪回中的眾生。

  對於人存在於輪回中的原因,慈誠羅珠堪布以風箏為例,形象地向信眾解釋,人從地獄到天界,走到最高的天界卻仍不能突破輪回,人能走到輪回的頂尖仍要回來。這就如風箏的線一樣,有一種力量將人束縛在六道輪回中,這種力量除了地心引力之外,還有一種就是人們如同飛蛾撲火般對輪回的貪慾和眷戀。「真正地學佛,就是要超越世俗,把學佛當做是精神的支柱、生命的追求,這才是真正的信仰。」慈城羅珠堪布說。

  佛教講佛,佛是智慧、慈悲心、愛心升高到最高境界時。佛心是人類的境界不是神仙的境界。另外,不修佛的人可以通過尋找心靈的東西來提升幸福感,也可以通過禪來提升。

  從心開始超越輪回

  無論現實生活中短暫的幸福,或是超越輪回后永久的自由幸福,都不是來源於外在的物質生活,而是來源於內心的安靜與自由。

  當心里有嗔恨、自私、貪慾時,就不會自由。要得到終極、永恆的自由,就必須祛除內心中的貪嗔癡慢。若有佛法甘霖的浸潤,人生再怎麼大起大落,都能保持平穩的心態。

  慈城羅珠堪布認為,學佛就是在超越的同時走上解脫的道路,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學佛,藉助佛陀的智慧看世界就會發現更好的東西。這時放下對名和利的執著,就可以找到超越輪回的方法,而這種超越的方法總稱便是出離心。我們在輪回中,是因為我們的心執著於這種東西,不要害怕放下慾望,主動放下是最好的。從心開始超越輪回,改變我們的心態,改變對金錢的態度,做到心超越輪回而身體不脫離世間。

  修四加行了解生命

  對於如何做到心超越輪回而身體不脫離輪回,慈城羅珠堪布表示,從藏傳佛教的角度來講,就是要修四加行。四加行是指人生難得、死亡無常、輪回的痛苦、因果不虛,四加行可以讓我們全方位了解輪回、了解生命、了解未來。

  因為佛陀已經清清楚楚地了解到輪回的根源,而且也已經找到了推翻輪回的方法,所以,若要走向解脫,就要按佛陀的指示,按部就班。雖然最終的目的,是精通無我,得到無我的智慧,但精通無我,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一步一步地穩步前行。所以,修四加行是很重要的,要放下貪戀輪回之心、要放下自私之心、要放下我執。

  此外,慈城羅珠堪布還強調,無論藏傳佛教也好,漢傳佛教也好,還是南傳佛教也好,三大語系的佛教,實際上應該不要停留在燒香拜佛的層次,要去聞、去思、去修,這個很重要。

  慈誠羅珠堪布:1962年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的爐霍縣境內。22歲時在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剃度出家,此后即開始長時依止在法王晉美彭措座前。多年來,始終精進聞思顯密法要,并一一通達。后來通過嚴格的層層考核,最終獲得法王晉美彭措親賜的三藏堪布學位。在喇榮一萬餘名僧眾中,他的確堪稱為其中的表率與佼佼者。后常隨法王晉美彭措左右,作為出行各地朝拜、講學、弘法時的侍者與翻譯。慈誠羅珠堪布極力倡導戒殺放生。他所造的論典有《輪回的故事》《忠言心之明點釋》、《中觀釋難》、《慧度問答》、《前世今生論》等多部。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