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失控”的未來:互聯網的位移趨勢

2015-01-06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互聯網是在邊緣處產生的革命。互聯網可能產生了一個新大陸,這個新大陸的形成和影響,對現有、現存社會會有很大的影響。網路不僅關乎資訊自由,也關乎我們是否能夠生活在同一個互聯網。

  互聯網是中國的第五個邊緣革命

  題目有一個詞“位移”,大家可能會感覺到費解,位移實際上是一個地質力學的概念,在大的地震之後會產生很大的位移,而位移如果發生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產生一個新大陸。我以此來比喻,互聯網現在可能產生了一個新大陸,這個新大陸的形成和影響,對現有社會,無論是結構功能,還是社會成員之間的關係,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有一本書叫《變革中國》,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科斯。《變革中國》討論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改革,到底是什麼地方成功了。科斯的理論非常簡單,他把中國改革稱之為邊緣革命。為什麼是邊緣革命呢?就是中國改革主要由四大邊緣革命構成,分別是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個體戶、鄉鎮企業和經濟特區。

  科斯在書中分析這四個領域的革命主角全部來自社會主義中的邊緣角色。當農民按下自己的指模,開啟了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當城裡待業青年和回城知青不得不自謀生計時,個體戶就開啟了中國的城市改革。在廣東有成千上萬的人為了改變生活,冒著生命危險逃港,才有了經濟特區,這是經濟的豐碑。無數洗腳上田的農民創辦了鄉鎮企業,他們造就了今天民營經濟的景象。

  張曙光認為中國過去三十年發生了兩種改革,一種是政府自上而下發動和引導的改革,另外一種是草根階層自下而上發起的改革,其實這就是邊緣革命。為什麼會發生邊緣革命呢?這是危機形勢下不得已的選擇,不這麼走就沒有辦法了,而且很多階層都受到了損害,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他們硬生生闖出一條路。當然我們也要承認,這是當時體制能夠允許和容納的事情。如果我們當時的體制完全不容忍這些草根的創新,今天的中國也不會走到現在這麼好。所以,體制的包容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認為,互聯網是中國的第五個邊緣革命。互聯網在中國是徹頭徹尾自下而上造成的,但同時它的確也是在體制的包容下才能夠成長的。早期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是由產業部門主管的,由於它是產業部門主管,確保了在開拓階段的思路是先發展後管理。先發展後管理的規制理念對互聯網的探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97年2月國務院資訊辦組織舉辦數位化資訊革命報告會,開啟了中國互聯網啟蒙第一課,尼葛羅龐帝第一次正式訪華,伴隨著中國與國際互聯網的互聯互通,中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尼葛羅龐帝認為社會基本的構成要素,現在正在從原子變成比特,過去是在原子世界,現在變成了比特世界。尼葛羅龐帝根據這個轉換提出一整套的預測:比特替代原子、個人化的雙向溝通替代了由上而下的大眾傳播、接收者現在主動將資訊從各種地方拽出來,而不再是等著資訊被推到自己身邊,等等。

  比特改變我們使用原子的方式

  在一個沒有疆界的世界裡,人們不用背井離鄉就可以生活在別處。我第一次看到尼葛羅龐帝的《數位化生存》這本書的時候非常激動,用了二十天的時間將之翻譯為中文。他講到的核心東西,所謂“數位化生存”,就是你要想辦法移動比特,而不是移動原子。

  我們在進入一個失去重量的經濟中,我們交換的越來越多不是有形的東西,而是無形的資訊、服務、智慧財產權等。如果不數位化,你的確難以生存。我們倒回來看,看到原子和比特的關係之後,當你戴上不同的眼鏡看這個東西,你會發現一個很核心的問題,這就是比特和原子之間存在永恆的矛盾,這個矛盾我稱之為變化緩慢的原子與飛速變化的比特之間的矛盾。

  矽谷著名投資人彼得•泰爾說,我們想要會飛的車,但我們得到的卻是140個字元。140個字元指的就是推特的發明。為什麼彼得•泰爾這麼說呢?他說到原子世界的變化這麼緩慢,以汽車來說,今天的汽車肯定是更省油了,也更安全了,可是今天的汽車與100年前的汽車其實沒有革命性的變化。可是大家看自己的手機,三十年前的手機像磚頭一樣大,真能砸死人。今天看看手裡的手機,不再是電話了,它是照相機、收音機、電視機、信用卡,它也是健康管理設備。手機和汽車相比,手機的發展速度快太多了。如果原子世界的變化如此緩慢,如何才能用比特來代替原子,或者用比特改變我們使用原子的方式?這是創新的豐厚土壤。我們承認比特永遠不會取代汽車或者飛機,但它會決定性地改變我們使用汽車或者使用飛機的方式。

  在矽谷炙手可熱的特斯拉汽車,它不僅是電動汽車,不僅是因為它造成能源方面可能性的變化,另外它是平臺,它將蘋果和穀歌加在一起。未來的汽車不是僅僅可以到處移動的工具,它也是一個平臺,在平臺上擁有一系列跟無線網路連接的軟體程式的介面,這些軟體程式可能包括你的工作、學習、娛樂等,會有很多的程式師和應用的開發者為你的汽車創造一系列的應用,包括從助手到導航、到地理搜索、到按需點播的電影和音樂,包括即時通訊。

  當一個汽車裡擁有這麼多應用時,可以幫助你優化整個的交通基礎設施。甚至它會造成一個革命性的顛覆,這個顛覆就是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要擁有一輛汽車?考慮到時間、地點、交通擁堵和季節性的需求,其實使用汽車的最好方式就是租車,而不是擁有汽車。如果汽車是智慧的,道路也是智慧的,汽車變成網路上的節點,這個時候駕駛員之間可以分享很多東西。進一步到無人駕駛汽車的時候,駕駛的概念已經變得多餘了。當汽車處於網路上的一個節點時,真正偉大的汽車公司一定要發展成為像蘋果、穀歌這樣的平臺公司。

  “數位化生存”或“無法生存”

  比特不會取代原子,但是會改變我們使用原子的方式,尼葛羅龐帝只是提出了高瞻遠矚的概念,這就是數位化生存。數位化生存在十幾二十年前是類似於科幻的東西,但是今天我們看到,從編輯室到教室、到診室,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位移。所有這些地方如果不進行數位化生存,可能他們就沒有辦法生存了。

  編輯室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媒體的數位化造成了什麼樣的場景?我用四個不是來進行總結。

  一、新聞不是新聞,因為現在新聞產生了很大的危機,新聞的客觀性在瓦解,審查在加強,商業利潤的追逐導致它的不斷娛樂化,新的標準越來越模糊不清。

  二、媒體不是媒體。新聞現在由一種機構的特權變成了資訊傳播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不止有新聞媒體,還有各種各樣正式的組織、非正式的媒體和個人。媒體的這個“體”現在解體了。

  三、記者不是記者。過去出版發佈的成本特別昂貴,導致出版商的數量很少,過去記者是特權階層。但是今天由於技術門檻的降低,當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出版商的時候,那麼順理成章的結論就是,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新聞記者。

  四、受眾不是受眾。過去是被動消費的受眾,現在變成了主動創造和分享的授眾。這是一個反客為主的過程,以前作為受眾的人們現在構成了社區。這時媒體就必須有很大的轉變。

  而五到十年之後,大學老師的地位我覺得也岌岌可危。今天大學正在失去對於高等教育的控制權,因為網路給學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替代現在的高等教育模式。未來的大學一定是雜交的模式,大學一定會將很多很多的課程外包給真正能夠提供這些好課程的人,大學保持自己真正能夠做到最牛的課程。有大量的課你會發現全世界其他大學比你這裡講的好太多了。過去的大學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會變成遺跡。

  再來看醫療的數位化。舊的醫療模式有巨大的問題,病人完全是醫療服務的被動接受者,醫生主導一切。醫生坐在辦公室或者醫院裡等待病人找他,並且醫生對病人極其不耐煩,他們認為病人在醫學方面是愚笨的,因為他們沒有相關的知識。如果一個病人不喜歡這個醫生告訴他的話,病人沒有辦法,只能找另外的醫生,經過同樣的過程,因為這些醫生還會對他採取相同的醫療保健模式。

  而今天病人形成了社區,病人之間不斷討論遇到的問題,病人去看病的時候,不再是傳統的那種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了,而是會拿著一堆網上檢索出來的東西。現在醫生就覺得這樣的方式,對他們形成了權威方面的挑戰,所以他們會有抵觸。

  但我們知道協作式醫療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現在我們也可以展望一下醫療的未來。如果人一出生就建設了一個有關個人的健康網站,裡面有病人應該擁有、並且可以控制的資料,當你去找醫生的時候,醫生會根據適當的許可權看到你的資料,同時這些資料與資料之間也可能會構成一個廣泛的、健康的社交網路,這個時候就會導致所有的這些協作最後產生的大量資料,能夠為後面新的醫療提供資料庫,並且共同構成我們所知的有關健康、有關醫療、有關科學的知識庫的一部分。醫師和其他醫療員工都參與進來,在醫生的權威被打破之後,努力在專業人士和病人之間達成一種新的平衡。就是說,有一天醫生必須適應自己權威被挑戰的局面。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網路

  長尾定律的發明人安德森說,我們現在見到的,“原子是新的比特,而比特是新的原子”。硬體裡面現在有了軟體,而軟體可能越來越多用來替代硬體,原來可能是硬體功能,但是現在通過APP,可以將硬體功能完全去掉。這個世界發生著比特的原子化和原子的比特化,這就是兩個同時在進行的進程。

  技術改變商業。當我們的消費者已經完全進入網上之後,它們形成了巨大的黑洞,這個黑洞對於產業形成很大的吸附效應,產業被吸進黑洞裡,距離黑洞越近的,實際上受到的衝擊波越厲害。黑洞的核心是雲計算加數據,未來所有的行業,如果生意不跑在資料上,是徹底沒有前景的。但技術改變商業,商業的目的是改變生活,這背後就有一個強大的助力。

  互聯網普及率在發達國家達到了78%,發展中國家僅僅為32%。尚未使用互聯網的人,90%在發展中國家。互聯網現在產生了一個新大陸,這個新大陸不是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而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是俄羅斯、中國、巴西和印度。我們有整個的嶄新互聯網新大陸,舊大陸和新大陸之間產生位移之後,也就是過去主導互聯網的是發達國家,但今天變成了發展中國家之後,產生了一系列有趣的現象。

  互聯網位移之後,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提到互聯網新大陸有四個特點。首先是新的互聯網國家在這個新世界裡占主導地位;互聯網全球文化正在形成,對於表達自由、隱私、信任和安全,用戶共用類似的價值觀和態度;他們既想要表達自由、隱私、信任,他們也想要安全,他們不認為這兩種東西是彼此排斥的。新互聯網的國家擁有更自由的態度、更創新的行為,他們更支持表達自由,社交平臺應用更廣,而老的網路國家則更多使用傳統的網路應用、態度更保守。

  我們居住的地球,它不僅僅是現實社會,也是虛擬社會,被互聯網所覆蓋。下面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未來全世界分佈在不同地方的地球公民是不是擁有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網路。互聯網功能變數名稱的管理機構是“互聯網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ICANN),它的願景就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網路”。

  我用這個來做結尾,這是人類面臨的關鍵性挑戰,因為網路不僅關乎資訊自由,也關乎我們是否能夠生活在同一個互聯網、同一個國際社區和同一種團結所有人、並且讓所有人得益的共同知識當中。我們希望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網路是一個能夠實現的夢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法國總理克列孟梭說,戰爭太重要了,不可以只交給將軍們。我借用這句話:互聯網太重要了,不可以將互聯網只交給政府和大企業。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