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韓非子,又稱韓非或韓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是「韓之諸公子」,荀子的學生。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農家、雜家、陰陽家、縱橫家融為一爐,是先秦諸子集大成者。韓非子認為,君主要統治天下,必須依據人性人情。人性飢而食,寒而衣,渴而飲,自私自利,趨利避害,這正是法制可立、賞罰可施的人性基礎。其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餘萬字。
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突然下令發兵攻打韓國。一時間,戰馬嘶鳴,煙塵滾滾,大地震動,韓國告急。韓王安也懵了,這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土地嗎?為了城池嗎?都不是,是為了一個人,就是韓非子。韓王暗地思忖:為什麼是他?
原來事出有因。
有一天秦王嬴政在朝堂上讀到一個人的書,看到《孤憤》《五蠹》這些篇章的時候,不忍釋手,說了一句特別感慨的話:「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就是說:天哪,我要是能見到這個人,跟他學習,說上一兩句話,我立馬死了都願意!當時御前侍座的是李斯,他趕緊上前說道:「啟稟大王,您看的這些書,都是我的同學韓非寫的。」
「你同學?怎不早說?快快請來,寡人要見他!」
「大王,我曾與他一起在楚國跟隨荀子學習帝王之術。與老師拜別后,我向西入秦,韓非逕直回到了韓國,他性格耿直,又是韓國王室公子,從不做別國的謀士。」
韓非是韓國的宗室公子,按照《史記》的說法,他是「韓之諸公子」,也就是除了太子以外的王室公子。韓非是先秦諸子中離王室血統最近的人,他的出身,決定了他所關注的,就是治國之道。
戰國末期韓國,都城在今天的河南新鄭。你到了新鄭,還能看到雄偉的鄭韓故城。韓非所處的時代,是風雲變化的大時代,是中國歷史上諸侯爭霸、戰爭連綿的空前動盪時期。當時的韓國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又介於秦楚齊趙魏等大國之間,各大國虎視眈眈,韓國危在旦夕。因此,韓非子口口聲聲不離「亡國」二字,他不停地告誡:韓國要亡了!加上他天生口吃,說起話來,表達不暢,青筋直冒,更顯出他的孤憤和孤傲。說不出,那就寫吧!說到韓非,不得不讓人驚嘆,他真的是戰國最后的一位大思想家。他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農家、雜家、陰陽家、縱橫家融為一爐,總結揚棄各家,成為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
韓望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候任外交官,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兩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著有《善與美的人性》、《人文頌》等。中央電視臺理論專題片《道德的力量》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深圳市民行為道德規範》的主要執筆人之一。自2005年起兼任深圳電臺新聞頻率FM89.8《希望對話》欄目的嘉賓主持,講述先秦諸子超過300講。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韓望喜正解中華經典》。
韓望喜個人網站:www.hanwang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