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美國何時才能出現華裔總統?

2015-03-03
来源:香港商報

  2月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場電視直播活動中再次就移民改革強硬地表達立場,重申將放寬移民政策。這位美國史上的首位少數族裔總統直言,「美國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這會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體現在政治中。」「也許有天你們會看到一個姓羅德里格斯(西班牙裔)又或者是姓陳(華裔)的總統。」

  就像墮胎、同性戀等社會問題一樣,移民也是一個美國社會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本文不擬將此作為討論主題,而是接着奧巴馬所說的未來可能出現「陳總統」的話題,說說在美華人的參政情况,并順帶回答出現「陳總統」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華人參政起步明顯偏晚

  如果僅從數量上看,在美華人是一個不容小視的少數族裔。據粗略統計,全美華人數量目前超過400萬,是亞裔移民中的最大族群。有調查報告顯示,到2020年,華裔將成為全美第三大少數族裔,其中約有60%的華人擁有投票權。

  不過,雖然華人移民數量眾多,且移民歷史悠久,但其政治能量卻難如人意。不要說跟猶太裔、西班牙裔等少數族群相比,就是跟日本裔相比,都要明顯遜上一籌。比如,日裔井上健早在1959年就成為首位日裔美國聯邦眾議員,并從1963年起出任聯邦參議員,一直干到2012年以88歲高齡病逝。其任職時間之長、資歷之深,在美國國會兩院都屈指可數。

  相比之下,第一位華裔聯邦議員直到1998年才出現。這一年,來自台灣的吳振偉成功入主眾議院。目前,美國國會共有三名華人眾議員趙美心、孟昭文和劉雲平。巧合的是,這三位都是女性。加上此前活躍在美國政壇的陳香梅、趙小蘭也都是幗國,美國政壇的華裔還真有些陰盛陽衰的意思。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迄今美籍華人尚未有出任參議員者,而問鼎參議院要比當選眾議員難得多。

  上面說的是國會山的情况,就行政分支而言,近年來擔任聯邦政府部長的華人也開始接連出現。開此先風者為趙小蘭(2001年起任小布殊政府的勞工部長),殿后者為朱棣文和駱家輝(二人均於2009年起分別擔任奧巴馬政府的商務和能源部長)。不過,趙小蘭的部長一職隨着小布殊的任期結束而自然終止,朱、駱二人也由於各種原因先后辭去了部長職務,目前奧巴馬政府已無華裔部長級大員。而在地方政府層面,根據前幾年的一項統計數據,出任中小城市市長的華裔約有50位左右。

  總體而言,近年來華裔參政的積極性和成績都有明顯提升,但跟華人的數量、經濟實力以及社會影響比較,仍然不相匹配,以至美國社會流傳着這樣的說法,「華人是經濟上的暴發戶、學術上的佼佼者、體壇上的弄潮兒、政治上的侏儒。」

  入主白宮還只是一個夢想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與華人的文化習俗與民族個性都有很大關系。跟進取性非常強的西方人相比,祖祖輩輩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的華人更多地以溫文爾雅、謙和禮讓為美德。體現到社會和政治生活上,就是提倡低調做人,不喜歡出風頭,更不喜歡攬事招惹是非,缺乏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此外,儒家文化安土重遷,華人的故國意識明顯強於其他族裔。很多華人雖然入籍多年,但心底總留存一種「客居海外」的感覺,缺乏主人翁意識,由此導致參政的熱情與底氣都不足。這一點跟非洲裔相比表現得非常明顯。雖然非裔在經濟與專業知識上都明顯遜於華裔,但非裔的主人翁意識是華裔無法比擬的,其維權與參政意識相當也比華裔高得多。

  除此原因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因素。由於歷史原因,在美華人來源於兩岸三地,不同的出身導致了相互之間的政治隔閡。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移民研究報告顯示:在目前的四百多萬華裔美籍人士中,35.6%出生在美國,38.9%、9.6%和5.4%分別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結果美籍華人的社群組織非常复雜,政治能量的內部耗散很大。

  回到本文開頭所說的話題,就目前而言,美國出現「陳總統」的社會土壤和政治環境都還遠不具備。別的不說,單說一個簡單的事實:美國總統的來源主要有三類:副總統、州長和參議員,但迄今為止,除了駱家輝擔任過一屆華盛頓州州長外,尚無其他華裔問鼎上述職位。如果通往白宮的前期職位都難以企及,那入主白宮顯然還只能是一個想往了。

  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