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徽州名點:屯溪燒餅

2015-03-16
来源:香港商报

  金黃香脆酥松化渣

  徽州名點屯溪燒餅

  徽州屯溪保留有許多徽州傳統菜點,味道鮮美的紅燒醃鮮鱖、歷史悠久的香煎毛豆腐、制作獨特的石頭果等等,而在眾多的徽州菜點中,屯溪燒餅無疑是最具代表的麵點小吃。安徽黃山學院旅游學院李毅老師介紹了屯溪燒餅的歷史和制作技藝,酥香松脆的小小燒餅,制作起來不那麼簡單呢。青茶

  李毅老師教授烹飪工藝美術、麵點工藝學等課程。燒餅也稱胡餅、熬餅、爐餅、博爐、麻餅。李毅老師說,最早一條記載「胡餅」的文字,是在《太平御覽》中引《續漢書》:「靈帝好胡餅」。而在《釋名狺釋飲食》中,記載了燒餅名稱變化軌跡:「胡餅,作之大漫洹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又,后趙石勒諱胡,改胡餅為「博爐」,其從子石虎又改為「麻餅」。在《餅餌镕談》中則對燒餅作出了解釋:「餅搜麥麵所為,或合為之。入爐熬者名熬餅,亦曰燒餅……」可見燒餅歷史之悠久。屯溪燒餅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率大軍在徽州征戰,由於一役戰事不利,兵敗逃至一農戶家中,飢渴之時得食當地的燒餅,赞叹不已。后來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后,對徽州燒餅念念不忘,稱此燒餅救駕有功,遂有「救駕燒餅」字號。屯溪老街口有「周老記」老字號的蟹殼黃燒餅鋪,位於老街中段繁華位置,已傳四代。1905年,店主的祖輩創立了此店,已有百年歷史。屯溪燒餅選用麵粉為原料,經發酵后,加入菜籽油和成層酥麵團,再入烤爐內烘烤成熟,色澤金黃,酥香化渣,香脆可口,油而不膩,耐存放,是一種風味獨特的美食。屯溪燒餅的傳統制作工藝具有獨到之處。比如制餡環節,餡料以鹹餡為主,采用豬肉、精鹽、糖、辣椒、麻油,加上當地特色的梅乾菜制作而成,上等梅乾菜在開水中煮透,瀝乾水分,加工成細末。

  豬肉選用肥膘肉,切成黃豆大小;然后將梅乾菜和肉丁加鹽、糖、辣椒、麻油拌和均勻。甜陷主要用芝麻、花生、核桃仁加糖攪勻制成。

  麵團開酥,是整個制作工藝中最重要的程序。發酵好的麵團擀成約1.5厘米厚麵皮,抹上菜籽油,再撒一層乾麵粉,卷成長筒狀制后就形成了發酵麵團為酥皮,乾油酥麵為酥心的層酥麵團。

  擀酥團可是個技術活兒,酥皮需擀得厚薄一致,乾粉要尽量少用,否則亂酥、并酥、麵團變硬,造成成品層次不清,甚至散架、破碎,酥皮分離、脫殼,就沒有看相了。麵團包入餡心擀酥團可是個技術活兒,酥皮需擀 成圓餅狀,外涂粉糖油,撒上芝麻,放入爐中烤制,十多分鐘,噴香的燒餅完工了。成熟的屯溪燒餅色澤金黃、外殼酥香化渣、餡心滋潤可口、口味鮮鹹微辣略帶回甜,尤其誘人。春季配上當地的春茶食用,更是難得的茶點。屯溪燒餅的烤制方法也頗為講究,燒餅的烤制有平鍋烙、烤爐、吊爐、缸爐等不同方法,屯溪燒餅屬於缸爐燒餅。烤爐就很有特點,用瓷缸作為烤爐內膽,整形后倒置放入,烤爐表麵為鐵板,起到固定、支撐和保溫的作用。瓷缸與鐵皮間填充紅土制成的泥,烤爐底部放燃燒的木炭,設有一通風孔,倒置放的缸從下向上逐漸變小,上面為一收縮的小孔,這是燃燒的最科學的設計,開口處用一鐵蓋蓋住,將炭火產生的熱量截留在爐內,使爐內溫度從上至下比較恆定。生坯在烤制時要整齊的貼在爐壁上,有經驗的師傅在生坯入爐時,會用手拍些冷水在麵坯上,貼在爐壁上,避免生坯掉落,出爐的麵底松松脆脆,特別可口。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