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無論地鐵、巴士等交通工具,都不難發現不少「低頭族」,每個人都機不離手,似乎手機與錢包一樣,同樣重要。看準智能手機日趨普及化,金管局於2013年第三季確立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流動支付的發展模式;本港各銀行隨後相繼推出手機錢包。
NFC技術就是所謂的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最早由NXP與SONY合作開發。NFC具有近距離、一對一、免額外配對就能連線的特性,並可將信用卡、電子錢包、儲值卡等功能整合在一起,由於耗電量低、一次只能和一臺機器連結,故擁有較高的保密性與安全性,有利於避免信用卡交易時被盜用之虞。
由於NFC擁有自動設備、容易使用、快速及相容性高等優點,因此成為電信業者、手機廠商、金融業者主要推廣電子錢包之技術。目前日本是發展NFC最早,也是相對較成熟的國家。
滙豐最早推NFC支付
香港方面,金管局指,發展NFC流動支付,將會以市場為主導,並定下「一機多卡、轉臺容易、換機方便、嚴謹保安」的四大長遠目標。
擁有全港最多存戶的滙豐銀行早於2013年年底,最先推出手機錢包,該服務僅針對iPhone用戶,但iPhone手機內部並未設置近場通訊(NFC)晶片,因此用戶須配合使用一個應用NFC技術的智能機套,通過Visa payWave作無接觸式信用卡交易。用戶可於任何設有Visa payWave終端機(包括海外)的商戶作500元或以下的交易,每日更可作多次交易,付款上限則視乎用戶擁有信用卡的額度上限。
恒生銀行(011)與Mastercard合作,用戶須使用電盈(PCCW-HKT)或CSL及Android智能手機。目前支持該服務的連鎖店舖逾3000家,每次支付金額不超過500元,毋須簽名,即拍即付。
中銀暫僅限內置NFC
中銀香港(2388)現時的手機錢包服務適用於中銀i-card及理財客戶,它與Visa及Mastercard兩家合作,只要將具有相關技術的支付配件插入智能手機的耳機插頭即可。首階段NFC支付僅支持內置NFC及micro SD卡槽的Android手機。支付時,每宗交易支付金額最多1000港元或人民幣,暫時不限每日交易次數。
花旗銀行「3 Citi Wallet」服務,則支持iPhone和部分內置NFC的Samsung、Sony、LG及HTC機型,用戶必須使用3香港流動電話月費服務,並持有或合資格申請指定的Citibank信用卡。用戶可於全港約3400個Visa payWave商戶做流動支付,每次交易金額可達1000元。iPhone用戶則須另外貼上花旗提供的NFC貼紙,輕拍Visa payWave付款讀卡器,便可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