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财政部将PPP财政投入底线提至10%

2015-04-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一季度數據,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落趨勢,經濟增速觸碰7%的下限,按照區間管理的宏調思路,穩增長成為當下的首要任務。
 
  在消費平穩,外貿順差已經處于高位的情況下,投資成為穩增長的首選。與過去的刺激政策不同的是,引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定向調控正在開啟。新的大項目包正在制定,一批有穩定收益的項目也將向社會資本開放。
 
  今年以來,多地推出地方PPP示范項目,向社會資本敞開大門,各地相關配套指引文件,對PPP融資、政策方面多有支持。多位參與地方PPP項目人士表示,地方PPP實踐中最大的問題是防止濫用、亂用和盲目使用。
 
  4月15日,統計局發布一季度宏觀數據。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7%,略高于外界預期。
 
  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4月14日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召開會議。李克強表示我國經濟運行開局平穩,結構調整亮點頻現,定向調控等政策一定程度對沖了下行壓力,但市場需求依然低迷,穩增長仍須持續發力。
 
  李克強在會上重申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
 
  今年以來,多地推出地方PPP(公私合營模式)示范項目,向社會資本敞開大門,各地相關配套指引文件,對PPP融資、政策方面多有支持。今年3月份,發改委和國開行聯合印發通知,指出要發揮開發性金融的積極作用,優先保證PPP融資需求,符合條件的PPP項目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0年等。
 
  多位參與地方PPP項目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地方PPP實踐中最大的問題是防止濫用、亂用和盲目使用。
 
  穩增長靠PPP?
 
  4月15日,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7.75萬億,占GDP比重為55%,同比名義增長13.5%,相比去年全年回落了2.5個百分點,相比今年前兩個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
 
  其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67萬億,同比名義增長8.5%;工業投資3.09萬億,同比增長10.7%;制造業投資2.6萬億,同比增長10.4%。
 
  相較而言,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領域投資增速要快一些。如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3413億元,增長21.4%;基礎設施(不含電力)投資1.29萬億,同比增長23.1%,增速比前兩個月提高2.5個百分點。
 
  民生證券指出,考慮到人口和庫存壓力,房地產投資增速還將不斷下行;制造業終端需求不足,產能過剩未出清,制造業投資業會繼續下行;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回落,對私營部門信用惜貸抽貸,融資成本高企,私營部門難有資本開支動力。要想投資企穩,只能依賴基建投資加碼。
 
  各地為應對一季度經濟下行,已經在想對策。如近日成都市政府發布了《關于促進經濟穩中求進的若干意見》,其中“以項目投資為中心穩定經濟增長”列在第一大塊,意見還提出要創新項目投融資方式,研究制定政府租用企業投資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推進PPP項目試點示范等。
 
  有項目儲備的省份,則在加大項目推介力度。4月10日,貴州省召開項目推介會,集中推介了首批涉及市政、交通、公共服務、水利、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等101個PPP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1628億元,擬引入社會資本1122億元;另外,還推出了2167個金政企融資項目,總投資1.59萬億,擬融資總額1.33萬億,今年擬融資金額1.07萬億元。
 
  4月9日,寶雞舉辦PPP推介會,首批推出PPP示范項目34個,總投資102億元,涉及市政、公共服務、交通運輸、產業發展四大領域,這是陜西省內第一次推出PPP項目。陜西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陜西省今年內業將推出省內的首批示范項目。
 
  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政府主導的投資,自己想投就能投。但PPP項目不一樣,政府推出的PPP示范項目,要看對社會資本是否有吸引力;再者,PPP從項目開始到投資,最快半年,一般都要一年時間。PPP對穩增長有作用,但見效不會很快。
 
  財政投入底線提高到10%
 
  在財政收入進入中低速增長新常態、土地出讓收入也難以持續高速增長、地方政府舉債不得再借用投融資平臺等背景下,PPP成為中央極力推薦的一種應對融資缺口的優良模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預算內投資有所增加,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為鼓勵PPP模式的推廣應用,發改委和財政部都有出臺不同的鼓勵文件。今年3月份,發改委和國開行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入外資、民企、央企、地方國企等各類主體,運用基金投資、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各類金融工具,為PPP項目提供資金保障。尤其要發揮開發性金融的作用,如優先保障PPP項目融資需求,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0年,利率可適當優惠等。
 
  4月13日,財政部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對財政可承受能力進行量化控制,規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201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為15.1萬億元,10%的規模意味著財政支出責任最高可達1.51萬億元。而今年2月份,財政部發布的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的征求意見稿中,上述上限標準原為5%。
 
  北京資略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向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每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的10%,這個投資規模并不低。設定一個10%的上限,是為了規范那些不顧實際財力、盲目上PPP項目的地方政府。因為現在通過使用者付費就能覆蓋成本并給投資者以合理回報的項目越來越少,更多的是需要“政府付費”或者“可行性缺口補助”的項目,都需要財政資金的投入,如果盲目上PPP項目,運作不好的,會形成政府的隱形債務。
 

  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世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發改委和財政部都在不遺余力地發布關于PPP的各種指引規范,文件質量都比較高,但文件跟實際操作仍有差距,地方政府也需要時間來理解。另外,發改委和財政兩部門在PPP項目上如何分工,也需進一步明確,不然也容易造成投資者的困擾。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