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為何會謠傳不准在公眾場合摳鼻子

2015-05-04
来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一段“國家旅遊局新規”的新聞在網上流傳甚廣,其中“不准在公眾場合摳鼻子”等規定引起廣泛關注。筆者翻閱文中提及的兩份旅遊新規——《旅行社行前說明服務規范》(簡稱“《服務規范》”)和《導遊領隊引導文明旅遊規范》(簡稱“《旅遊規范》”),並未找到對“摳鼻子”的規定,業內多位人士表示國家旅遊局作出上述旅遊規范的可能性不大。

  簡單分析不難發現,“不准在公眾場合摳鼻子”之所以謠傳甚廣,更多還是業界、公眾對“黑名單”制度,以及旅遊業亂象的憂慮。

  一方面,在“黑名單”適用性、實用性問題上,到目前為止相關方面並沒有一個明確說法。從報道中可知,有業內人士認為,“(‘黑名單’制度)作為監督不文明行為手段之一,重心還在事前提醒和提前教育”;另有旅行社曾內部制定過相關預案,例如,“對有過不良記錄的遊客,會相應地加收團費;對於情節嚴重的遊客,會考慮拒絕參團。‘黑名單’的公開,有利於旅行社對遊客進行篩選。”但在旅遊市場惡性競爭不斷加劇、“不合理低價”以及導遊靠回扣生存大面積存在的當下,“黑名單”制度適用性、實用性到底如何?比如,即便有嚴苛的規定,但旅行社對進入“黑名單”卻“不差錢”的土豪遊客,會輕易選擇拒絕嗎?

  另一方面,擬用“黑名單”制度,規范、約束公眾出行素質、個人素質初衷是好的,但具體效用如何,仍有待觀望。針對一些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在《服務規范》和《旅遊規范》之前,從《旅遊法》到《出境旅遊文明公約》等,均有相應的提醒、約束條款,但正像我們看到的那樣,不少遊客在旅遊國內外出行時表現出的“低素質”——尤其是“丟人丟到國外”,更多是習以為常的“無意識行為”。所以有相關人士稱,法律法規的強制性措施固然重要,但強制性、懲罰性的措施只是一個輔助手段,根本解決方式依舊是自我約束。

  在自助遊、自駕遊成為越來越多公眾的出行選擇時,通過導遊、旅行社向旅遊管理部門報告的方式建立“黑名單”,不管是涵蓋范圍還是具體成效,都相對狹窄。最關鍵還是,一個人的出行素質並非個人素質的全部。如何讓公眾不管是外出旅行還是生活習慣的“自我約束”發揮效力——如何讓文明潛移默化為大多數公眾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無疑才是關鍵。

  其一,用建立“黑名單”倒逼的方式,督促一些遊客加強自律和自我約束,逐步養成良好的出遊習慣、生活習慣,不是不可以,但必須注重技巧與方式,確保公正公允、科學嚴謹。其二,穩步提升公眾出行素質、個人素質,最終還需相應的通識教育、公德教育長期堅持,特別是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有關企業多年如一日地做好規范、示范、引導。比如在針對遊客文明行為建立“黑名單”的同時,亦應下大力氣規范和整治當前旅遊業的種種亂象,為旅行社建立的“黑名單”制度,必須嚴格執行。有報道,從5月1日起,國家旅遊局展開治理“不合理低價”專項行動。凡此種種,有更多這樣的行政監管和行業自律兜底,業界、公眾對“黑名單”制度、旅遊業惡性競爭的憂慮,才能逐步“紓解”。(作者:李記)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