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瘋狂盜墓并未禁絕

2015-06-23
来源:香港商报

  楊曉能教授與不久前去世的大收藏家安思遠先生也有私交,「他非常會抓機遇」。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友誼商店中設文物商鋪賣藝術品創匯。安思遠上世紀70年代末多次到北京,他的風格是「我全買」,一下手就是幾十件、幾百件,不論好壞。由於基數大,到手的好貨也多。安思遠靠文物收藏發家,他買明式家具、古代文物。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他是中國文物在海外最重要的終點,中國墓盜品運到香港再輾轉到他手中。

  楊教授說起一講親歷的事情。一次在其居所,安思遠很高興拿出一件「鎛」(一種樂器),剛從秦宮墓邊坡中盜出。得知「鎛」上面還應該有一個掛鉤,他說:我要鉤。兩個禮拜后,鉤從中國送來了。「可見中國盜墓之瘋狂」,楊教授指出,近三十年、四十年文物走私比二十世紀初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是科學型盜墓,不光挖寶貝,土都切下帶走做研究,「沒有龐大嚴密的走私網絡怎麼可能?」

  至於如何杜絕文物走私?他介紹,根據聯合國1970年公約,任何文物在1970年以后進入市場的,如果不能證明合法來源,不能買賣。所以西方博物館購買文物特別謹慎。美國蓋帝博物館業務負責人明知故犯購買匈牙利的走私文物,被起訴后入獄。中國文物局也規定不鼓勵到國外和香港買走私文物,以免助長盜墓之風,造成惡性循環。「別的國家做了他們該做的事情,中國應該怎麼做?政府要負起責任來,文物法要做到有法可依。」

  鑒寶是娛樂節目

  在回答聽眾提問時,曉能對中國的「鑒寶」類節目很不以為然。「鑒寶」是學美國的,但在美國它屬於娛樂節目,專業人士不會參加,「專業道德也不允許我給別人估價。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幫你鑒定,告訴你時代,但絕對不能收錢。有其他專門的機構做這個事情。」他指出,在美國學術和商業是區分的,國內混在一起,是很可怕的事,損失學術的尊嚴。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