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悠游自在與震撼強制:中日茶道大不同

2015-06-2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今天愈來愈多的國人懂得從茶中去找尋感官的品味和精神依託,尋訪好茶,收羅茶器,營造喝茶的空間與氛圍,甚或拜師學藝,儼然成為一種生活顯學。但也產生出一些現象值得關注,例如一股濃重的東洋風悄悄興起,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對中國美學的認知不足,以致沒有分辨與選擇的能力。尤其甚者,少數無知的媒體,吹捧、炒作出一些明星級的茶師,他們收取高額的學費,販售昂貴的茶葉和茶器(大多是日本茶道具),并直接導入日本的茶道美學思想,還遑稱說這些全都源自於中國。

  何健先生指出,這是對中國美學和茶文化發展的不理解,在「禮失求諸野」的心情作祟下便宜行事,借以獲取最大的社會資源和經濟效益。

  何先生具體分析了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區別。兩者同屬東方文化,且日本文化源自於中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但是,經由長期的發展與積累,日本早已建立起一套自我的美學理念,簡略說,日本美學是震撼的、是屏息的,是嘆為觀止而具強制性的。而中國的美學是悠游的、是自在的,是繞梁三日且回味無窮的。

  反映在茶上,日本的抹茶道源自於宋代的點茶,后來成就了豐臣秀吉一統日本,成就了千利休切腹殉道的茶聖地位。源自於明代淹茶法的日本煎茶道,長期發展已相當成熟,至今已發展出上百個流派,這也成了中國明星般的茶師抄襲、挪用的養分補給站。他們竭力推銷的煎茶道具,變成炙手可熱、爭相搶購的高端茶器,殊不知這些看似嚴謹,但顯過度緊繃尖銳的造形和線條,是不符合中國器物美感的。他們裝置出的茶席,看起來美美的,但整體氛圍卻讓你不但無法心響往之,甚或敬而遠之。他們沖泡出的茶湯大多具有相同的特性,那就是——不好喝,因為他們的心和動作都是被箝制住的。往往連泡茶最基本的要素,投茶量、水溫和浸泡時間都無法靈活掌握。他們帶給這個社會的,只是高消費和文化認知上的偏差。

  對此種種現象看似嚴重,但何先生表示并不悲觀,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有悠久、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同時現今的中國算得上是盛世中的盛世,今天的茶人們在茶的課題中,竭盡心力,有希望成就養身、養心、養天地的茶道理想。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