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之前,安倍就曾表態:“如果出現報道受到壓制的事例,我就辭職。”然而,自2012年掌權以來,外界對安倍政府操控媒體、幹涉新聞自由的指責就沒斷過。近來,因為新安保法遭遇種種質疑,一心把日本打造成“一流國家”的安倍政府似乎顯露焦慮。而這種焦慮使其與媒體間的關系愈發緊張。
壓制不住的自由
安倍曾說:“言論自由是民主的根基。因此,對自民黨來說,不顯示出我們對言論自由的明確支持,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然而,最近接連曝光的一連串事件卻讓人對此深深懷疑。
近日,安倍在日本南部的沖繩島發表講話時,遭到大聲詰難,有人高呼“戰爭販子!”和“滾回家去!”但是,事後,只有英國等外國媒體報道了該事件,包括日本國家廣播電視機構日本放送協會(NHK)和日本發行量最高的報紙《讀賣新聞》在內的諸多媒體決定忽略此事。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文章稱,這充分表明安倍在脅迫和籠絡日本媒體方面做得有多么成功。
幾天前,由年輕自民黨政客組成的“文化藝術懇話會”在一次會議上,與會人員就安保相關法案未能獲得國民理解一事“怪罪”新聞媒體,稱應施壓媒體封殺反對言論,提議的制裁措施包括減少廣告投入等。
不過,沒有不透風的牆。近來,安倍酒後的驚人言論曝光,令安倍政府頗為尷尬。年輕自民黨政客的“懇話會”內容也遭到曝光,結果引發反對黨和媒體強烈譴責,最終自民黨不得不處罰包括自民黨青年局局長木原稔在內的4名主張封殺媒體言論的議員,並基本決定撤換木原稔的職務。
此外,由日本電台與電視台退休的工作人員以及聽眾組成的市民團體於6月28日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出一封抗議信。據日本Livedoor網站報道,抗議信指出,“使用權力壓制言論與報道的做法,讓我們想起了過去將國民驅趕到戰爭之中的曆史。我們絕對不能允許執政黨對媒體施加壓力的做法。”抗議信要求安倍向日本國民作出道歉,制止自民黨內壓制輿論的做法。
有分析稱,這些事件接連曝光說明政府對媒體的控制力沒有那么強了。政府正在變弱,因此媒體的膽子也大了起來。
壓制輿論體現焦慮心態
標榜“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安倍政府為何說一套做一套?分析指出,這或許源於安倍政府的焦慮心態。
目前,安倍政府延長國會會期以推動安保相關法案獲得通過,然而,日本民眾並不買賬。共同社近期展開的一項電話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3.1%的受訪者反對在本屆國會通過安保相關法案。而且,受安保法案等因素影響,安倍政府支持率跌至39%。
正如專家分析指出的,安倍政府選擇延長國會會期而非強行通過安保相關法案,目的就是安撫民意,以防將來法案通過時落人口實。
事實上,自安倍政府掌權以來,就一直通過多種手法管控媒體輿論。無論是記者俱樂部、“懇親會”(即政府與媒體管理人員的一種聯系會)、電視台執照,還是直接幹預人事安排,安倍政府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或明或暗地要求媒體對其進行擁護性、支持性的報道。
有分析指出,安倍政府的做法源於自身問題太多。“南京大屠殺”、“慰安婦”、教科書等問題已經讓其在國內外備受壓力。操控媒體的目的或許就是為了用日本右翼勢力的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民眾。
有意無意露出真實想法
面對新聞自由,安倍政府的“兩面派”做法開始越來越多地曝光在民眾面前。不過,安倍絲毫沒有流露出後悔退縮之意。
自民黨年輕議員打壓媒體的言論的確讓安倍政府略顯尷尬,但是,在國會答辯中,安倍以自己不在現場為名,拒絕道歉。
而且,“安保法案就是沖著南海上的中國。所以說了要做(指通過安保法案),那就一定要做。”“慰安婦問題只要3億日元就可以解決”等驚人之語或許才是安倍的真實想法。有觀察人士分析稱,這其實是安倍在內部講話“安撫”右翼勢力,說得越過火反倒越得民意。之所以會被曝光,或許也是安倍政府“有意為之”,故意放口風也是一種可能。
安倍或許太貪心了。既要安撫右翼勢力、鼓舞他們的鬥志,又要照顧到珍惜和平的普通日本民眾、鞏固自身的民意基礎。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他心目中“強大日本”的回歸。
可以預見,安倍政府對媒體的彈壓還將繼續。不過,無論安倍政府如何竭盡全力操控媒體,一種可能總是存在的,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