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中國流散海外 國寶知多少

2015-07-06
来源:香港商報

斷壁殘桓的圓明園曾收藏著不少國之瑰寶

  【香港商報網訊】  「火燒圓明園的1860年,正是中國大規模流失文物的開始階段。」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的牛憲鋒告訴記者,西方列強的入侵,正式撕開了圓明園的傷口。而圓明園流失海外的國寶到底有多少,連圓明園文物管理處也已無從查考。未知者身價幾何無法定論,但有據可查的每一件卻都足以驚世駭俗:被譽為中國繪畫史無上珍品的東晉顧愷之名畫《女史箴圖》,當年是圓明園中的秘藏,現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宋徽宗《五色鸚鵡》,現被波士頓美術館收藏;宣德青花蓮花大碗,藏於巴黎楓丹白露宮……甚至在荷蘭、比利時等歐洲小國,也不時有中國國寶的足跡。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圓明園文物流散歐美

  根據聯合國統計,流失到中國境外的文物大約有164萬件,分散在全世界47個博物館。而國內則有專家估計,流散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文物大約是這個數字的10倍!

  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當年,為了存放法國軍隊搶自圓明園的文物,拿破侖三世的歐也妮王后主持修建了中國館。「有國內專家到了之后說要看看館藏的中國文物,他們都說不行。」牛憲鋒告訴記者,對方擔心中國人看了后會「提出歸還等要求」。

  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館共收藏了2.3萬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除陳列出的2000件外,其餘九成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一般游客無緣謀面。比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只有特殊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并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之一。《西清古鑒》中記載的一尊出自西周的卣曾經是乾隆皇帝手中把玩的稀物,如今也被放在這個遙遠島國的玻璃櫃里。萬歷年間為宮廷特制的景泰藍蟠龍大盤只剩下兩個,一個在大英,一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探險潮下的文物之殤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西北是世界各國探險家的「樂園」。一些探險隊在未經中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在此肆意盜竊文物,非法發掘古文化遺址。僅以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重鎮敦煌為例,敦煌石窟,歷時千餘載,擁有寶藏無以計數。藏經洞出土文書5萬餘件,多是歷史上佚失無存的孤本,彌足珍貴。但幾十年間敦煌數度遭盜搶,幾經劫難,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現僅存兩萬件,英、法、日、美、俄、瑞典、奧、韓諸國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數量無從估計。

  在大英博物館展廳中央牆上,有一幅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三位菩薩的模樣已經有些模糊,久遠的鮮麗色澤也略顯暗淡,但仍然真切可見的是,壁畫當年被用利刃剝脫下來的道道割痕!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多以萬計。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敦煌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書書稿中,中國現存僅三分之一,大英博物館就藏得1.3萬件。可謂,「敦煌者,中國學術之傷心史」。

  日本侵華戰爭掠奪大量文物

  給外界留下的普遍印象是,中國的海外流失文物主要集中在歐美。其實,現實并非如此。有權威專家指出,最龐大的中國文物海外流失地很可能是一海之隔的日本。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掠奪以及長期存在的非法走私。

  據中國政府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破壞的古蹟達到741處,搶劫圖書和手稿300萬冊、文物360萬件,另1870箱,「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蹤。1937年,日本實行「金百合行動」,在南京至少掠奪6000噸黃金,東史郎等日軍到處搜刮名人字畫、古玩。

  事實上,包括圓明園在內中國流失海外文物數量到底有多少,沒人能給出一個準確數字。

  「我們要先摸清家底,那些文物到底在什麼地方,他們目前保存狀況怎麼樣。」宗天亮的這個說法,得到了羅哲文和牛憲鋒的認可。「要對流失的文物視具體情況分別處理,然后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辦法讓它們回來。」羅哲文,國家文物局退休專家,解放前就開始致力於文物研究的這位八旬老人,提起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明顯動了感情。「看了之后感覺非常復雜,」羅哲文表示,家底一日不清,全面回歸就很難。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