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林治論茶 健康之液 快樂之杯

2015-07-0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古往今來對茶有不少解釋。著名的茶文化專家林治先生在兩岸四地茶文化論壇上提出新見解,認為應當綜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概括茶,他提煉為五句話20個字:茶是「健康之液、快樂之杯、靈魂之飲、民生大計、圖騰飲料」。香港商報記者 林濤

  茶是「健康之液」

  茶是「健康之液」,這是茶的本質屬性,也是茶作為一種飲料的核心競爭力。林先生指出,雖然茶是「健康之液」早已是茶學界、醫學界、養生界的共識,但是在以茶養生的具體方法上還有不少有待開發的處女地。推廣茶是「健康之液」,不僅僅要研究茶的營養成分和養生功效,還應當高度重視研究茶的人文特性,目前人文方面的研究是明顯的短板。充分利用「茶是友誼的橋梁,親情的紐帶」,加強對以茶為媒介構建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新方式的探索。

  比如,清飲是茶的傳統飲用方式,調飲也應該重視起來,調飲即在飲茶時根據口味喜好和養生需要添加入輔料,制成美味可口,具有保健功效的復方茶;以茶養生更可以與中國傳統的養生法相結合,如與佛教五調法、少林八段錦、道家氣功導引、中醫中藥養生、藏族藥浴養生等相結合;可以和外來的養生法相結合,例如開發茶香瑜伽,茶夢瑜伽;還可以與大眾喜聞樂見的芳香療法、音樂養生法、飲食調理養生法等相結合。

  茶是「快樂之杯」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茶對中國大眾而言是「一種生活、一種享受、一種境界」。林治先生說,他提出的茶是「快樂之杯」就是要充分開發茶的這三大功能。首先,茶是「一種生活」,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在這個層面,茶是百姓一日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是大眾的基本需求。其次,茶是一種生活,但絕非一種單調的生活,在喝茶的方式上要突破傳統,「古法創新,新法承古」,既要方便實用,又要時尚有趣,做到「快節奏」與「慢生活」結合,茶與餐相得益彰,熱飲冷飲兼備,調飲清飲互補。使飲茶的內容更加豐富,飲茶的方法更加多姿多彩。

  說到茶是一種享受,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茶」里的「茶」。即把飲茶從生活瑣事升華為生活藝術,既要滿足大眾的生理需求,又要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要做到這點,就要「心術并重」、「體用結合」、「道心文趣兼備」。不僅要研究茶「應當怎麼喝」,更要注重去探索茶「還能怎麼喝?」,開發表演型茶藝、待客型茶藝、營銷型茶藝、養生型茶藝,使茶藝更加紛呈,方便實用,成為大眾樂於追捧的生活藝術,乃至成為人生的藝術。

  茶是一種境界,即喝茶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當代的中國茶人,應當能讓自己和到訪的朋友從一杯茶中品味出文化的厚重積澱;品味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品味出當代國茶人海納百川的包容心。

  茶是「靈魂之飲」

  要使茶成為靈魂之飲的說法并不虛幻。林治先生說,我們應當「求大同,存不異」宣傳中國茶道四諦,即以「和」為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以「靜」為修習中國茶道的不二法門;以「怡」為修習中國茶道的身心體驗;以「真」為中國茶道的起點和終極追求。另外還要加強中國茶道「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四大功能的宣傳。使更多的茶人明白,茶與儒通,通在「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積極入世情懷;通在行「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學;通在「啜苦可勵志,咽乾思報國」的儒士情操。茶與佛通,通在「茶禪一味」,通在「活在當下」,通在「無住生心」,通在「一期一會」。茶與道通,通在「天人合一」的理念,通在「道法自然」的思想,通在達生、尊生、貴生、養生的人文追求。只有融會貫通了中國傳統文化,茶才能真正成為中國人的「靈魂之飲」,甚至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薪火相傳的基因載體。

  茶是「民生大計」

  廣義的「民生大計」是指大眾的全部生存權和發展權,嚴謹地說,茶是關系到民生大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往小里講,它關系到3000萬茶農和8000萬涉茶人口的就業和收入,是解決產茶區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一項經濟工作。往大里說,茶不僅僅是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商品,而且是走向世界的一張芬芳的外交名片。焦家良先生總結得好,「一個人喝茶和美,全家人喝茶和睦,全社會喝茶和諧,全世界喝茶和平」。

  茶是「圖騰飲料」

  把茶奉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飲料,要求大家切實懷著敬畏之心事茶。對茶有敬畏心,目前茶葉產銷上的一些亂象,亂施化肥、亂打農藥、老茶年份造假、摻假摻雜、仿冒名牌等不良現象就會從思想根源和道德層面上得到抑制,再輔以茶葉生產標準化的完善、國家衛生標準的實施和加強市場管理,茶葉流通中人們深惡痛絕的不良現象就有望徹底改觀,華茶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就會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