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醉駕入刑第一人表現好兩獲減刑 稱余生只為贖罪

2015-07-08
来源:成都商报

  孫偉銘是誰 他是2008年成龍路一起慘烈車禍的肇事者———醉駕、4死1傷

  他曾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后來又被改判無期徒刑

  他曾引發全國范圍內關注和討論,也由此推動中國醉駕入刑

  現在,在獄中服刑的他怎么樣了?成都商報記者近日走進綿陽監獄

  7月2日,在綿陽監獄,成都商報記者與孫偉銘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談。

  在和記者深入的對話中,幾年的服刑生活讓孫偉銘變化很大,他對自己的行為和人生有了深刻反思;他愛看法律和組織管理類書籍,也從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座右銘……失去自由的6年多時間里,孫偉銘看了不少書。法律和組織管理類書籍,尤為喜歡。

  反思六年多前那場車禍,孫偉銘不再覺得是種偶然,“根據當時我的情況,類似情況必然會發生。只是早點晚點。嚴重不嚴重的區別。”

  1979年出生的孫偉銘,將自己此前36歲的人生,劃分為三個階段。出生到初中,他被父母寄予了厚望,但內心卻感到一種無處不在的約束。高中到車禍發生時,他沖破了約束,但虛妄卻在內心滋長。進入監獄后,他開始反思。

  成都商報記者

  張柄堯 攝影報道

  醉駕、無證駕駛、4死1重傷……2008年12月14日,成都成龍路上慘烈車禍發生后,孫偉銘已失去人身自由6年多。這個當年曾因自己醉酒后駕車接連肇事并造成嚴重后果的年輕人,法院一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這個罪名判他死刑,后來又被省高院改判為無期徒刑。案件引發全國范圍內關注和討論,由此也推動了立法進步。

  今年7月2日,成都商報記者獲準前往孫偉銘目前服刑的綿陽監獄,對他進行了獨家深入采訪,因獄中表現良好,孫偉銘獲得了兩次減刑機會,第一次由無期徒刑減為18年有期徒刑;最近一次在今年,又減刑了一年半。

  警 世

  車禍雖然有偶然性因素,但根據當時我那種狀態,違規違法的事情必然會發生,只是早一點晚一點,情況嚴重不嚴重的區別。

  當時我處理問題的原則就一個,如何方便,如何便捷就怎么做。在我眼里,規則是沒用的。所以,當時的我雖然也能夠掙錢,也實現了自立,但整個人是存在重大缺陷的。

  說實話,現在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能進入大學念書。念大學,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能延遲一個人進入社會的時間。讓一個人進入社會時,心智已經較為成熟。

  近況

  從無期減為18年

  今年又減一年半

  2008年12月14日,成龍路慘烈車禍發生后,因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孫偉銘一審被判死刑。二審改判為無期徒刑。

  此后,孫偉銘進入成都監獄服刑,2012年,調整到綿陽監獄服刑。

  羅警官介紹,2013年,孫偉銘第一次減刑,“由無期徒刑減為18年有期徒刑。第二次減刑,則在今年,減了一年半。孫偉銘目前剩余刑期,在14年左右。不過,如果表現良好,孫偉銘以后還有可能再獲得減刑機會。”

  采訪中,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罪犯減刑的基本條件是:如果確有悔改表現或立功表現,或確有悔改表現并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在司法實踐中,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至少服刑二年以上,符合確有悔改表現條件的,改造積分達到規定分值以上,可以減為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孫偉銘的兩次減刑,全都合法合規。這也是對其良好表現的一個肯定性評價。”

  羅警官對孫偉銘目前的改造態度予以肯定,“服刑過程中,孫偉銘沒有走彎路。而個別服刑人員則會因打架斗毆、抗拒改造、不聽管教等,不但得不到改造積分,甚至還會被扣分。在這一方面,孫偉銘表現良好。”

  “積委會”成員

  負責文體工作

  “積委會”全稱,叫罪犯改造積極分子委員會,是罪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改造的組織。“監區‘積委會’成員共有6人,都是從監區數百名服刑人員當中產生的,而孫偉銘就是其中之一。”羅警官介紹。

  孫偉銘擅長和熱愛足球運動,也是因為這一特長,他成為一名“積委會”成員,負責服刑人員文體方面的工作。“三監區現在有一支足球隊,孫偉銘也是隊員之一。另外,還有乒乓、籃球等體育活動,每年還有運動會。在這些方面,孫偉銘組織活動能力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可。”

  一起極端個案引發全國討論最終到刑法修正,孫偉銘推動了“醉駕入刑”,雖然是以一種最不堪、也最不光彩的方式。“在一些警示教育活動中,我們也會讓孫偉銘現身說法。這對他,對全體社會成員,都是最為深刻的教訓!”

  心結

  母親年齡已大

  但余刑還漫長

  分隊警長張警官,是和孫偉銘接觸較多的管教民警。有時候,孫偉銘也會主動找到張警長,溝通匯報思想工作。

  “母親的身體不好和年齡越來越大,刑期卻很漫長,這是孫偉銘目前的心結。”張警長說。

  不過,張警長表示,孫偉銘內心最為糾結的,還是自己父親孫林之死。

  2008年12月14日,成龍路上慘烈車禍發生后,為了拯救兒子,孫林開始了自己無休止的籌錢贖罪和四處奔走的生活。

  2010年10月,因患癌癥,不滿60歲的孫林離開了人世。

  “孫偉銘屢屢強調,父親是被他活活氣死的!”張警長說。

  訪談

  1、談父親:經常陷入深深思念中

  成都商報:此前一些媒體報道,說當你年幼時,你的父親顯得有些強勢?

  孫偉銘:在我和妹妹身上,父親寄予了厚望。父親是一名普通鐵路工人,干的木匠這樣的粗活。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自幼起,我們家中就有很多書籍。包括《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辭海》等等。

  成都商報:你父親閱讀這些書籍么?

  孫偉銘:沒看到他看這些書。他可能是想讓我和妹妹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未盡的夢想在孩子身上實現。在我很小時,父親就讓我學習書法。買了很多字帖。另外還找了一位民間的老藝人,專門教我習武。

  成都商報:你喜歡學這些嗎?

  孫偉銘: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但感覺自己都是在一種被約束的情況下學習。父親希望看到我時,要么在做作業。要么在練習書法。有一種很強烈的被約束感。因此,在這一階段,雖然成績不錯,但卻沒有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

  成都商報:今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會不會選擇這樣的教育模式?

  孫偉銘:好的方面會汲取。比如勤儉持家。特別是傾其所有給子女。但一些欠妥的方面也要修正。比如,應該給子女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

  成都商報:事情發生后,你父親四處籌款,一直為你奔走。這有沒有改變父親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孫偉銘:現在看來,我父母都是偉大的人。之前的約束,也是為了讓子女更好。特別是2010年父親去世后,我經常會陷入對父親的深深思念中。現在,我對中國傳統式家庭有了更多的理解。中國人講究血脈傳承。對此,我很愧疚。我不但不能盡孝,反而成為了一個家庭的拖累。

  2、談成長 過早入世缺乏引導

  成都商報:以優異成績考入廣安一中后,最后怎沒進入大學?

  孫偉銘:和初中不一樣。進入高中就離開了家庭,到學校寄宿,完全脫離父母監管后。可能還是有一種長期被約束后的逆反心理吧。高中階段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運動上面。最喜愛的運動是中長跑和踢足球。高考時,我只答了前兩門試卷。后兩門再沒參加。

  成都商報:對于讀大學,現在和那時的想法有沒有變化?

  孫偉銘:在獄中我有兩次竟然夢到自己正在參加高考。說實話,現在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能進入大學念書。念大學,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能延遲一個人進入社會的時間。讓一個人進入社會時,心智已經較為成熟。以我為例,20歲進入社會。事故發生時29歲。在這一期間,由于缺乏引導,我的精神世界和知識面都是非常狹窄的,非理性的。

  成都商報:事發前一段時間,你每月花銷在3萬元左右?

  孫偉銘:當時在一家民營企業當項目經理。為了獲取獎金和提成,工作上非常拼命。每周工作時間都超過100小時。感覺自己當時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一刻都沒停歇。整個人完全處于一種混亂狀態。雖然收入不錯,但應酬開銷也很大,沒有多少結余。人也處于一種空虛加狂妄的狀態。每天只知道工作工作,掙錢掙錢。

  3、談事故 幾乎必然發生

  成都商報:現在回頭看那場車禍,有什么樣的感觸?

  孫偉銘:車禍雖然有偶然性因素,但根據當時我那種狀態,違規違法的事情必然會發生,只是早一點晚一點,情況嚴重不嚴重的區別。事故發生當天喝了酒。我姨媽曾提醒我,問我行不行?當時我還給她擺了一個類似于剪刀手的造型。你可以想象,當時我蔑視規則已經到了什么樣的程度?一般而言,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但當時我處理問題的原則就一個,如何方便,如何便捷就怎么做。在我眼里,規則是沒用的,完全就是一個法盲。所以,當時的我雖然也能夠掙錢,也實現了自立,但整個人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人格不完整。現在回想起來,如果迎面碰撞的不是小車,而是貨車或者大客車,我可能當場就沒命了。

  成都商報:你現在剩余的刑期在14年左右?

  孫偉銘:刑期確實還很漫長。但我不能荒廢這段時間。到了監獄后,我才開始努力學習。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作為一名曾經也有夢想的人,我害怕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所以我努力學習。

  成都商報:未來有什么打算?

  孫偉銘:余生只為贖罪。因為我的虛妄,導致兩個20多歲的年輕人同一天失去了父母。雖然對方后來出具了諒解書,但傷害永遠存在。今后某天重新回歸社會,我會努力打拼,但將懷抱著一個贖罪、感恩的心。只有做那種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會的事,我內心才能得到安寧。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