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新書《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近日出版。借此機會,她近日接受《法制晚報》記者專訪,她坦言寫作這本書已經透支了自己的生活體驗。
但同時近期的蔣方舟也更多地出現在真人秀等節目中,學開飛機,蔣方舟說這些經歷都是自己體驗生活的方式,看遍“稀有的風景”。
“九故事”中 對同齡人不了解 所以寫中年人
法晚:這本書由9個故事構成,你玩了結構寫作,9個故事環環相扣,互相關聯,但也有讀者認為結構並不是特別高明,能不能談談結構方面的構思?
蔣方舟:結構上自己想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前一個故事的配角是另一個故事的主角。我覺得這個形式比較接近真實的生活,我們總是會陷入對他人生活的羨慕和想象,可如果鏡頭真的轉移到我們羨慕對象的生活,卻又發現那其實是千瘡百孔的。
結構上其實是受了電影的啟發,是我很喜歡的電影《撞車》和《巴別塔》。
法晚:這次寫作的客體是“中年人”,是一個你以往沒有寫過的群體,為什麼會寫中年人而不是同齡人?
蔣方舟:因為我對同齡人的生活其實並不了解。而且現在的年輕社會看似扁平,其實差別很大。一個城鄉接合部的年輕人和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中產階級孩子,無論所思所想都會有巨大的差異。很難通過一個單一的群體去刻畫時代。
所以小說里,我選擇了不同年齡段的人,有少女、青年、中年夫妻,甚至老人等等,他們的社會階層也不一樣。我覺得這種城市的群像更動人。
寫作之外
稀有的風景給稀有的人
法晚:你嘗試了很多探險、登山、開飛機這樣的活動,這對于你的寫作優勢有什麼樣的影響?
蔣方舟:我相信一句話,“稀有的風景留給稀有的人”。我前段時間看了一個法國女飛行員的散文,叫做《夜航西飛》。我很感動于她在午夜飛過非洲大陸時看到的風景,我想那一定是不能言說的美妙體驗。寫作也一樣,最迷人的永遠是那些獨特而稀少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