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7月15日,潜心研究香港航空史20多年的「超級航空迷」吳邦謀,在第26屆香港書展發布了他的新書《香港航空125周年》,用超過200張的珍貴圖片,細訴了百年來香港的航空趣事。在百年歷史中,1998年榮休的啟德機場,承載了一代香港人的集體情懷。時至今日,啟德仍能牽動老港人,尤其是航空迷的心。實習記者劉杏儀李少玉
一生鍾情航空收藏
吳邦謀是香港數一數二的航天愛好者,在收藏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他芸芸珍藏中,除了關於航空藏品,還有汽水瓶、書報、雜誌等等。后來,吳邦謀放弃了「雜亂無章」的收集,漸漸側重於記錄香港航空的圖片、機票、模型,尤其鍾情於啟德機場的藏品。在收藏過程中,愛尋根問底的吳邦謀在思索追問中,還原了香港航空的故事,勾起了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航空歷史的第一頁,要從美國人托馬斯鮑德溫與弟弟威廉說
起。1891年1月3日下午3點,兩兄弟帶著他們的熱氣球以及降落傘來到快活谷馬場成功升空。但距離真正的飛機試飛,則是在十年之后了。1911年10月,溫德邦帶同費文型雙翼飛機展開遠東飛行表演,地點除越南西貢以及泰國曼谷外,還包括從未有飛機出現的香港。試飛以及表演地點選在新界沙田的一個淺灘上,位置接近今天的沙田火車站。當時飛行表演在香港是零的突破,引發各大報章報道,主辦機構遠東航空公司在《中國郵報》上大肆宣傳,還刊登飛行表演的廣告。在吳邦謀重現港人記憶的眾多珍藏中,很多來之不易。在蒐集沙田首飛的資料時,吳邦謀托氣象局的朋友,為他找來了100多年前的氣象圖,證實了首飛當天的確有強風,導致起飛一度延時。
啟德機場的集體記憶
有了飛機,又怎能沒有機場?香港機場命名為「啟德機場」,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他們所知「啟德」由來,其實一個美麗的誤會。
「啟德」代表香港國際機場,又是九龍城著名地標,過去人們對啟德機場的命名都深信是為了紀念何啟和區德。大部分坊間掌故、報章、書籍及學校課本,都有類似描述「1920年間,兩位社會熱心人士大律師何啟以及商人區德,他們在九龍灣進行填海造地,以及興建民航機場并發展航空事業。機場建成后,港府為了紀念其功績,以兩人姓名中各取『啟』以及『德』字,將機場命名為啟德機場」。講座上,另一位嘉賓鄭寶鴻解釋了命名啟德機場的緣由。當時選取在這片啟德土地上興建機場時,官方文件最初以「在啟德的機場」來形容這個機場,至后來才正式命名為「啟德機場」。所以,啟德機場是以地方命名的。處在九龍城鬧市區的啟德機場,讓送機變成了香港人的娛樂節目。送一趟機再順便吃喝玩樂一番,是每位老港人腦海里都有的畫面。對於在九龍城生活的人來說,飛機更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身為九龍人的吳邦謀,對飛機也有一種獨特的記憶。他說,「在九龍城的上空,一小時會飛過38班飛機,差不多就是我們談幾句話,頭上就會經過一部」,而且九龍城上空的飛機飛得很低,讓吳邦謀這輩人有一個集體玩笑,「站在天台用晾衣杆就能戳到飛機肚了。」
200張照片踏破鐵鞋
吳邦謀說這125年香港航空的發展大體都是向上的,就算其中有點小意外,但都是正常的。1931年,全年共有1100架民用飛機使用啟德機場,其中香港飛行會為主要用戶。同年12月15日,機場近西邊的飛機茅棚發生大火,可幸當時因預防日軍暴亂事件發生,機場總監摩士早已於機場內加強了守衛,才迅速將這場火災撲滅,不然在附近停泊的第四四機隊飛機必遭燒毀。1932年,航空事務署長首次引入飛機降落費,首年收入達到14000港元,并利用這筆收入改善機場服務。同年,飛機茅棚再次發生火災,但不像上次那麼幸運了,大火弄致機場損失慘重,也促使港府興建以防火耐用金屬制成的飛機庫的決心。在以往沒有網絡的年代,吳邦謀要親自到坊間找老居民、興趣小組尋覓相關資料,這樣的收集難度相當大。網絡為吳邦謀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網絡,吳邦謀從外國人手中找到了許多珍品。當遇到收藏同行時,吳邦謀也要花時間說服他們。在收集一輯日據時代啟德機場的照片時,吳邦謀花了數年時間乞求藏家轉手,最終執著的精神打動了對方。吳邦謀認為香港航空125年的發展不應該被遺忘,記錄下來相當重要。《香港航空125年》的撰寫花了吳很多時間,書里收集了他從各地努力搜尋回來的、從未發表的圖片、資料,書中一張張暈黃的照片,背后是一個又一個故事,為讀者勾勒了跨越世紀的香港航空歷史。中華書局市場部副經理朱欣燦接受采訪時說,這本書里的照片,價值超過百萬,有些是吳邦謀自己買來收藏的。對於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出版此書,吳邦謀說,「原汁原味的歷史資料彌足珍貴,花再大精力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