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青年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种有关“青年艺术”的展览、奖项层出不穷,青年艺术家们也开始在各种大展中崭露头角。悄然中,一股“青年热”正在形成。那么,青年艺术家们的生态现状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走上艺术这两条路的?他们又是如何通过艺术来表现对这个社会认识的?本期,99艺术网带您走近青年艺术家李曦,了解她的艺术历程。
艺术家李曦
画画就是我的世界
99艺术网:是什么吸引你走上绘画这条路的?
李曦:谈不上吸引吧,就是不知不觉间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可能三岁的样子吧,特别喜欢看妈妈珍藏的老照片影集,就在影集封面翻过来的第二页,画了一个充满整张“纸空间”的大骨头,是线画的,线条涩涩的,但卯足全身的劲儿画的,现在看看还挺有股子劲儿的。然后,神奇的妈妈,在当时东北是睡火炕的,她怕墙上的土灰落在被褥上,她就沿着火炕边儿沾了一圈纸,有A4纸也有公文稿纸宣纸这样子大概五十公分左右宽吧,那儿就是我启蒙绘画的天地了。早晨起来、睡觉前、生病、无聊时等等就画画。画满了,妈妈再覆盖上贴第二层白纸,不知几层,后来她也烦了就不贴了。而我么也五六岁了,闲翻东西时找到纸就觉得挺好玩,画一画!也是被我妈烧了一批又一批,太多,没地儿放。这些画都是线为主,有时也拼贴一下,我想很自然吧,一出手就是线,形就出来了,意思和感觉全都跟上了,多直接、多方便!长大了看世界考古,几万年前人类早期的岩洞绘画也都是线,这个容易理解。
后来上小学、初中,不爱听的课,就手持教科书挡着,底下偷偷画画。当时,画画就是我的一个世界,可以迅速的令我从现实中逃离出来。再后来,妈妈发现了这个情况,就把我带到了央美附中,她老人家总算觉得踏实了。
李曦 《绘的物性 No.5》
99艺术网:在艺术上有没有对你影响很深的老师或艺术家?如果有,是什么影响了你?
李曦:母亲是鲁美77届油画系毕业的,从小跟着她周围总是有些艺术家。他们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对孩子来讲,他们真诚、直接、有趣、总有些好玩儿的事情做,连发火都别具一格。可能这些童年的经历也会影响我吧,我从来就没有觉得做艺术是什么特别的事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从学期间,影响我的老师很多,只言片语之间都流露出他们对艺术的真诚和某种角度的深刻认识。虽然我在研习技法和风格上总是慢半拍,但在我心里逐渐形成了对艺术最美好、深邃和自由的向往,在这个基点上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
99艺术网:在画画之余,你喜欢做些什么?这些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李曦:喜欢沉浸在自然中。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墙壁下,我们的城市和建筑是某种价值观幻想后的结果,它强调功能性的同时也重塑和限制了我们的生活。人群、噪音相交而至,错综复杂的方向中会听到那些往复繁琐的窃窃私语,人们的言行举止中我会看到孤独、悲伤、懊恼、烦躁、骄傲、愤怒、恐惧、嫉妒、仇恨…这样的环境里,心会得到某种呼应。
当我漫步在森林里,强烈的阳光在穿透层层叠叠的密林后温柔的落在我的脸上,踩着松软的碎枝余叶,下面纯净的泥土中,形形色色的小草儿花儿在斑驳的阳光下细微颤动,越发鲜嫩可爱,而我的呼吸里衣服上整个身体都浸在它们的气息中;当我站在高山上,视线不自觉地向远处寻觅、确认,但总会消失在一层一层的浮光中;当我潜入海底,看到鱼儿们那么悠哉的游来游去,而我却如此的僵硬,这个世界多么的不同啊!我的心会得到另一种呼应。出于各种思考的对白和纷争渐渐地在心中停止了,“self important” 自我强调或者说“自以为是”也慢慢淡去,这个时候,我的五官才在真正的阅读和体会,平静和自由悠然而生……
李曦《中境-深暗,阴影,和光明》
自由的创作一直是我的初衷
99艺术网:在创作中遇到瓶颈会如何处理?
李曦:继续做,直到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或从另一个角度看清真相为止。
99艺术网:从您的作品中能看到很多的“线”,为什么要用“线”来表现?
李曦:第一个问题回答中有所解释。我觉得“线”是最贴切、直接、简单概括、敏感、承载内涵最丰富等等的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说,研墨时心渐平静,毛笔蘸水,让它柔韧而有弹性,摄墨时,墨瞬间被吸入湿润的毛笔中,其色是不均匀的,稍擎片刻,落笔,这时,这一笔既有色又有形,有间、入纸,见性!整个过程从美学到文化上来讲都很完备。
99艺术网:从最初学习西画再到用中国的线条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学习材料的经历对您有什么帮助?
李曦:学西画的时候,觉得是形体、线条、色调、空间、布局等和西画材料本身及其文化的内涵。有一次,我读《圣经的历史》时,书中在讲《圣经》这本书成型、成书公元前后通过考古、口述、论证形成的客观历史分析。我总喜欢在其重要的时间点上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和关联。从中会体会到世界人种文化的迁移和相互之间的如潮汐般的影响。我们的文化研究中有时过于强调对立面,西方、东方的,我觉得有些简单了,我的研究倾向于对真实场景的推断和想象。如果我们是清楚明晰的,本体不虚的情况下,外来文化的吸收都会是良性的吸纳,会使我们自身文化得到映照和自省从而健康的发展。我的创作中不会特意强调什么,自由的创作一直是我的初衷。
李曦 《相应》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梳理和认识
99艺术网:吴洪亮老师说过,您是一位不知怕为何物的艺术家。那在近似修行的日复一日的描绘线的过程中,尤其是做妈妈后,对于生命有什么样的体悟?现在怕了吗?
李曦:“怕和不怕”这个想法没有在我的艺术语境里。吴先生在另一个角度里客观观察和分析解读我的艺术。有时我也会主客观颠倒过来,思考一下。
在做妈妈时是非比寻常的经历,那种紧张、踌躇,和瞬间的喜悦还在我的记忆里。作为个体,引以为豪的身体经过剧烈的变形、疼痛,甚至是死亡的恐惧,心理上的变化非常非常的丰富,似乎在与神性的自我交谈,当所有的付出仅仅为了等待一个生命的出现时,才深深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美丽。爱的光芒也就释放出来照耀在这些温暖的生命上,邪恶、摧残、毁灭将一一退场。这是“生”的意义!
99艺术网:“线”是中国绵延千年艺术的基础,无论书法还是绘画,线的魅力构成了中国艺术的骨架。尤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日益增多,有人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您怎么看?尤其是您现在身处西方语境之中。
李曦:你说得很对!“线”在中国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你仅仅以“线”这个元素作为切入点反过来从现代直到文化最初的时期做个研究,会有很大的收获。我总觉得从我们的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中间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至今都没有完成,这就造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艺术缺少真正的活力,似乎生命力的耗尽;而另一面,当代艺术异常的活跃,又显得空洞无力。有些明士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有些人正试图维护和强调传统文化,那么“复兴”就是一个话题,提到“复兴”,我们“复兴”什么呢?“复兴”的根本建立在何处?我一直认为提出关键问题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否则将是盲目的复兴。我最近也在做这个事情,其根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梳理和认识,要有新的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应该立足于“当代”,这个当代指的是“现在”,而非“混乱的当代艺术”。如果我们坚实的做到了这一步,有了这些前提,我觉得看西方将一目了然,然后没有困惑的去做、去实现!
李曦《2012册页P 7》
好的艺术生态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99艺术网: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有着不同于老一辈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在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您怎么看现今中国青年艺术群体的现状?
李曦:在我看来中国青年艺术群体是非常活跃的,它的特点是接受速度快、模仿能力强、相对地比较自由、技术能力强。这些都非常好!同时我也意识到艺术终归不是时尚,不能一阵儿一阵儿的,在艺术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沉淀一下做一些有分量的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从2002年开始我的艺术形式出现到今年2015年是13年,13年我做了什么,也总结过:就是“去火气”。不取巧,脚踏实地做一些事情。希望对中国青年艺术群体有个借鉴吧。
99艺术网:近几年各种青年艺术家的展览、奖项层出不穷,不断挖掘具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支持更多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积极投身艺术创作事业。您也经常是出现在这里面,这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李曦:对,我参加过一些。回顾这么多年来自己的创作历史,这些活动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现在青年艺术家们如此活跃,也是社会推动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奖项如何设置,评判组如何组织,整个活动的宣传等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青年艺术家们的心态,这个价值导向是非常敏感的。希望以后的活动在艺术研究和探索上再多一份严谨和深刻,艺术家们也再多份努力,共同培养出一个好的中国的艺术生态。
2013年个展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