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藝術

羊磴藝術計划——鄉村木作

2015-08-05
來源:99藝術網
\


讓木匠和藝術家各自從家里、小鎮街道中選擇一件木制品,根據各自的小組,協商完成一件作品......我們不是采風,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鄉村建設,不是“文化扶貧”,不是借木匠之手和技藝來完成自己的東西,我們甚至也不需要預設一個目標。

——摘自《羊磴日記》

 

【羊磴日記之一】

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陰轉晴

羊磴是一座平凡得只剩下一條河的小鎮。

\
鎮上唯一的老街很窄,運煤的車常常被堵在路上。
 
今天是正式開始“合作社”計划的第一天。見到了五個木匠,其中老梁(梁明書)和老郭(郭開紅)是上次見過之外,另外三位都是第一次見面:婁方云、謝志德和江朝倫,其中江姓木匠天生幽默、狡黠,許多語言讓人記憶深刻,一見面就說想到這個“單位”來看看,又說這里沒有文化館只有管文化,張口就來,一個有趣之人。其中老郭因為跟婁金干過很長一段時間,儼然成為這帮木匠的首領,而事實上,他確實便顯出令人驚訝的一面,不僅僅是因為工資待遇的高低,而是因為他勸說其他木匠時的用詞,專業、投入,很是意外!晚上大家一起喝酒吃飯,氣氛融洽,密切的情感是今後放松工作的必須。
 
\
郭開紅师傅之前一直帮婁金打木頭,這次木工計划他很積極地穿針引線。

\
尋找自願參與鄉村木工計划的木匠师傅,調查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

晚上,回到房間後進行了相關的討論,得出的結論是:1.他們自在的開始工作對于今後至關重要,所以每個組從自己的情況出發自行決定工作目標。2.攝像和采訪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

晚上的酒是在老街上打的高粱酒,15塊一斤,味道辛辣濃烈,突然想起多年前附中寫生去過的貴州西江鎮的土酒廠,喝着剛接出來的原度酒被無聲無息放倒的場景。

2012/11/20星期二陰有風

一早,寂靜的鎮子就被時斷時續的喇叭聲喚醒,雜亂而生氣。

我和郭师傅一組,他有在美院呆過的經歷,而且有自己的想法,我想以他為主來完成一些東西。他是一個標志性的人物,從鄉村木匠到現在的狀態。他想做一個條桌和六角形的桌子的混合體,我鼓勵他說着很好。突然覺得應該回去之後准備一些有意思的木工作品圖片,下次把投影儀带來,放給他們看看。

有老鄉家里有舊家具要買,李竹和張翔去看看是否合適。

下午,婁金的同學葉總開車從鎮安縣過來,因為修路的原因,開了四個多小時,带來了兩廂1978年茅台酒廠產的“人民公社”酒,確實難得!他說,我從小就喜歡聽推刨推木料的絲絲聲——真是带感的一句話!

 
\
 和木匠师傅一起討論

\
馮师傅有點焦慮:到底要做啥子嘛?

這里木匠眾多,應該和這里山林眾多有直接的關系。

今天給申曉南打了電話,希望他問問有沒有在桐梓縣的熟人,如果能夠自上而下地給當地政府打個招呼,可能會對今後項目的持續有所帮助,至少不要找麻煩。在中國,很難有真正的自發和野生,政府和體制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沒有例外,只有大小強弱之分。

崔旭和梁木匠先做了一條桶,這是他最擅長的,在過程中見識了他們利用木工口訣和簡單的方法但是及其有效地解決了一些本來覺得十分復雜的技術難題——高手在民間!傳統木作上千年積累的經驗和方法確實有它的獨到之處。

農村木匠習慣了不加思考地進行手中的工作,也習慣了完成一件東西的任務感,很難主動地解決問題,如何享受做活兒的樂趣已經與他們無緣,所以,這個工作就是要逐步地喚起他對手藝的信心和對木工勞作的樂趣,並且能最大可能地喚起他們的創造力。

2012/11/21星期三陰微雨

早上一來,見到郭师傅的幾件東西,很驚訝,好玩,拙朴之氣讓人眼睛一亮。在鄉村,他們曾經擁有很好的社會地位和職業自豪感,雇他們做家具的人家排着長隊,除工資外,每天好煙好酒敬着,後來時過境遷,板式家具廉價時尚,再也沒有人勞心費力花錢請他們了,于是,不得不轉行做裝修,架電線,開館子,但是對木匠活兒始終充滿留念和感情。

手藝带給他們尊嚴。
 
\
郭师傅喜歡在木匠活之余做一點東西,他覺得好玩

2012/11/23星期五陰

前兩天前往武漢參加湖北美術館一個重要的雕塑展的開幕式和研討會,今天回。圍繞這個計划的緣起又多了些思考。

中國今天所建立的強力嚴密的的社會組織結構,使過去的政治運動和而高速城市化的力量得以充分傳遞,讓過往存在于中國鄉村幾千年的道德、倫理及以此為核心的綱常,在幾十年間土崩瓦解。遠離資本主義文明的鄉村所具有的中國文化的頑強的根性,正在煙消云散。中國近百年來被人為斬斷的歷史和文化,注定了尋找所謂的“中國性”只可能是某種精神領域的推理行為,一種企圖在文化碎片上尋找某種當代性的危險的拼圖游戲。簡單而功利的諂媚傳統,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刻舟求劍,而散落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的手工勞作中所具有的,對技藝和材料的執着和堅守,是否具有某種傳統精神的特質?所謂“禮失求諸野”。不過,這誰也不能確定,亦或許這種假設壓根就不存在,果真如此,證偽也是有價值的!

中國當代雕塑在經歷了視覺化和圖像化的階段,進入了一個關注自身語言和物質本體的語言實驗時期。在借助“物派”、“貧困藝術”的語言特征之後,中國當代雕塑的進程和方向注定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當代藝術的生產、展覽、傳播、收藏體系日益制度化權力化的今天,拋開關于藝術的諸多現成定義和框架,去重新吸取新鮮現實經驗,是不是更有趣?

嗯,要真干!不要意淫!
 
\
干活要接地氣

2012/11/25星期天大風陰雨降溫

晚上六點,終于趕回了羊磴鎮。

張翔一組的“雷鋒”符號的棺材是一個幽默的點子!他們正在進行的從棺材開始的類似“多寶盒”“無限柱”的造型,倒是很讓人期待。
 
\

\
崔旭和梁师傅的桶選取了幾個师傅和大家的年齡,作為每塊板的尺寸依據。

楊洪一組打算把謝师傅這輩子最擅長的家具都做出來——只是尺寸小一半,且每件家具要相互連接成為一個獨立的架構,木床已經做好,本身並不特別,重要的是後續的作品和它形成怎樣的聯接構築關系。
 
\

\
陸云霞根據自己身體尺寸的櫃子快要完工了,本來一直頗有壓力的馮师傅終于有了笑容。

最大的亮點是郭师傅說他想做一個“敵人”——這太令人興奮了,不僅僅是因為他主動的創作欲望,還因為這樣一個主題——我怎麼就沒想過做一個“壞人”呢?
 
\

\

\

\
于如何做大家有點眉目了

晚飯時,張翔、崔旭因為和梁师傅打賭輸了,被罰了一大杯白酒。

晚上,大家例行地開始討論。關于項目的意義,相較于曾經由美協主持的“綦江農民版畫”,盧杰的長征計划,以及老隋和延安藝人合作的“毛澤東”,不同在于什麼呢?或許現在還不太清楚,也可能現在來總結太早。重要的是干!做了再說。如果我們暫時還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那我們可以從不是什麼來着手。我們不是采風,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鄉村建設,不是“文化扶貧”,不是借木匠之手和技藝來完成自己的東西,我們甚至也不需要預設一個目標。

能否讓木匠和藝術家各自從家里、小鎮街道中選擇一件木制品,根據各自的小組,協商完成一件作品,充分體現項目的未知、現場和日常。婁金提出以物易物,用自造之物換取農家有意思的用具,或者對農家屋內陳設經協商進行重新的安排和呈現。針對楊洪的方案我提出可不可以根據一個高低不平的現場,來做一個一致的平面。

 
\
每晚合作社成員的例行討論
 

2012/11/27星期二小雨寒冷

可能是陰雨的緣故,雖然是個趕場天,但是鎮上的人並不是很多。

攝像劉鵬今天一早回重慶並要前往成都。

去相熟的飯店吃了昨晚定下的紅糖包子,便即趕到工作現場。

新來的馮师傅顯得機變並且專注,之前他完成的用斧子“臨摹”的彎彎曲曲的凳子,顯示出他很強的觀察力和理解力,不僅僅是仿制凳子奇異的外觀,而是要復制形成這種外觀和肌理的理由和原因:這一部分的形狀是由斧子砍削而成,那麼復制一定是同樣的方式進行,如果這里像一顆螺絲眼,那麼一定要這樣進行——只是砍削的過于細致的形狀和細節,並沒有完全達到我所期待的粗獷感。我叫他僅僅只能使用斧子來制作一根板凳,因為這個是最基本的款式,不能設置太大的難度。一天時間,我都在仔細地觀察者整個過程,最後,我讓他按照他自己斧子的形狀用木頭砍了一把斧頭,這個過程讓他新鮮而自信,特別讓人滿足。

中午飯後,順手買了一把塑料凳子,希望他能用木匠的方法和手藝去解決。

 
\
家商量着辦,用木匠的方式解決問題。

晚上一起聊天,提出,如果在下一階段,設置一些共同參與的項目工作,或許能更好地激發木匠的創造力和我們之間的協作溝通,並可能由更加有意思的東西出現,如:用廢棄的家居,改造成各種“稻草人”插在田間地頭,並考慮到當地的特點,設置可以背着背篼休息的結構,或者用丟棄的家具做一座小橋,或者風雨亭,這些東西,將進一步構成特色的鄉村城鎮景觀。

日常一定和使用有關,重新回到日常,如果能在現實的日常價值和精神的日常性之間取得某種聯系,這種形式或物品一定具有特別的意義和價值。

一定要警惕精致化的傾向,它會引起某種感傷、懷舊和小資化的旅游情懷。

這個項目可能是很多東西:文化下鄉、鄉村建設、傳統復興、手工再造、教學實踐、藝術實驗、當代藝術在地化探索、鄉鎮景觀重塑……但是,同時,這一切又都是必須警惕的!

晚上的燒水燙腳真是一種久違的享受!

2012/11/28星期三陰

有朋友對羊磴的事情很有興趣,在大致了解之後說,要定點在羊磴鎮隔壁的夜郎國(鎮)就太好了,有典型性,有太白書院的遺跡,做持續的文化建設樣本極佳。我回答說,其實整個桐梓縣都屬于“夜郎國”,前年,桐梓縣本打算改名“夜郎縣”,後因種種原因未能改成,所以,我倒是覺得現在這樣反而好,羊磴本屬桐梓縣,屬古夜郎的范圍,但並不刻意要在某個具體的點上為之,這樣反而矯情,更重要的是羊磴的“非典型性”個人覺得更有價值!與歷史和夜郎的偶遇與暗合,或許更靠譜。

2012/11/29星期四陰

今天從重慶趕回羊磴,從趕水下道經坡度,沿羊磴河前行。一路路況奇差,峽谷風景卻迤邐難忘,一彎清澈見底的綠水在峻峭的峰巒之間游走,令人有忘我之感。下午4點到達,看到新的東西,令人興奮意外。

這條木制的塑料凳真是讓人喜歡!
 
\
夜郎到羊磴

2012/11/30星期五陰微風

今天又仔細看了看郭师傅的“敵人”,一個箱子里面裝着一個舉手投降的人物,兩條腿露在箱子的小面,一把木制的小手槍,頂住箱蓋。一個有趣的東西,在日常的使用中表現一個他所理解的概念,非常的具有現場性的作品,此人此時此地!它似乎不能簡單地歸于“原生態藝術”或是“素人藝術”之類,除了造型本身具有一種質朴的原初,作品其余的部分相當令人玩味,全力以赴但又簡單質朴,沿襲傳統又另辟蹊徑,借屍還魂,以物隱物,總之,需要理解的不只是概念和方法這麼簡單,這里面或許就是一種態度:尊重並不改變日常性,因為日常一定是某種巨大傳統的積累,借用“日常”的梯子,通往超越日常的驚奇,——這個不是魔術式的戲法,而是點化的智慧和技巧。——話說到此處,似乎又變成老生常談,但是現實的經驗似乎遠不止于此——可能這就是項目的意義:尊重我們因循守舊的生活方式或許是最為革命的態度的前提。藝術的創造絕不可能是空前絕後的,他是多種相似之間的縫隙——填滿它,創造的形狀就能顯形,它看似從未出現的東西,其實不過是全部傳統或現實未能完全覆蓋之處的負形。是的,已有經驗和傳統未能完全覆蓋之處的負形。
 
\
不明覺厲的“敵人”
 
上午羊磴鎮辦公室的康主任一起到現場來看,我介紹了我們的工作,重在強調對當地文化和經濟的正面影響。當地鎮政府的干部是工作十天,休息四天,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都住在桐梓縣城的緣故。有趣的是,我們反而是住在這鎮上。
 
\
與當地干部打交道是必要的事情。

准備明天的聚會,邀請當地木匠,制作視頻,賣花生瓜子糖果,采訪,這些儀式感對于當地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影響。

下午,和婁金一道去拜訪了羊磴中學的張校長,也曾經是他的老师。聊了一個多小時,談到他們中學教师的情況,也談到我們打算贈送雕塑的事情….晚上,在鎮上最好的飯館請吃飯,喝了兩瓶習水大曲,暈乎乎地回到住處繼續和大家喝酒瞎聊,又喝了一點高粱酒,一點方睡。

2012/12/1星期六陰

上午,师傅們基本上完成了手里的工作,楊洪和謝师傅又臨時打算做一個板凳,一老一新交叉,我看工作量不大,就叫他們抓緊。

劉鵬提醒我:昨天有人提議拍個廣告式的片花,要和這次活動和羊磴有關,一組一組地拍,還說我的廣告詞都想好了,叫什麼:工友牌斧頭,木工的好朋友,同時揮動我那柄木斧頭。。。我居然全忘了!于是,馬上召集各組各自編寫台詞排演,NG多次後,終于完成。
 
\
梁明書與崔旭/郭開紅與婁金/婁方云與張翔
謝志德與楊洪/馮世強與陸云霞/馮玉良與焦興濤
 
上午一早劉鵬專門去了趟學校,專門錄制各種廣播里的音樂,作為我們剪輯視頻里面的聲音和音樂,這種現場的音箱會特別的自然。中午和劉鵬一起趕着把這段視頻剪輯完成,下午展覽的時候需要放映,本打算在戶外,但天氣原因,也考慮到環境,最終還是決定在屋內進行。一來聚氣、暖和,二來光線合適,三是這樣一個放映現場本身就非常特別。

下午,大家就開始清場布展,很快,一個頗有感覺的現場就呈現了出來。

隨着村民、張校長、木匠师傅們的親戚朋友的到場,我們准備的糖果、花生很快被一搶而光。
 
\

\
村民們如同過節一樣,現場很熱鬧。

\

\

\

\

\

\

\

\

三點的時候突然停電了,視頻沒辦法播放,好在四點鐘准時來電,大家興致勃勃地看着視頻,村民木匠們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哄笑,身邊的一草一木因為鏡頭變得令人興奮不已——這讓他們平淡無奇的而生活充滿了此時此地的新奇,尤其是幾個十歲左右的小孩子,我想這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
大家圍起看我們拍的《羊磴故事》

\
把”作品“當玩具,安逸

\
合作社,開張大吉!

房東和木匠都要求刻一張DVD給他們,想來對他們而言,同樣是新奇的記憶。

結束!

晚上,自然是一醉方休。

鄉村木工合作項目參與人員:

焦興濤、婁金、楊洪、陸云霞、張翔、崔旭、

李竹、劉鵬、婁方云、郭開紅、馮世強、

梁明書、謝志德、馮于良
[責任編輯:宋斯琪]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