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寧舉行的江蘇省對非產能合作會議上,先行一步投資非洲的企業家講述了他們在非洲的創業故事。
盧其元,江蘇其元集團董事長,他的“出海”的方式,是在埃塞俄比亞首都建立了東方工業園區。東方工業園區是目前中國在埃塞俄比亞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一個偶然的機會,盧其元了解到,鋼材在埃塞俄比亞有不錯的銷路。考察回來後,盧其元決定投資建立工業園區並在商務部境外經貿合作區招投標中成功中標 。東方工業園區如今“是全國縣級市第一個、蘇州市唯一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今年4月被中國財政部和商務部確認為境外經貿合作區。埃塞俄比亞政府將工業園作為國家 “持續性發展及脫貧計划(SDPRP)”的一部分,列為工業發展計划中重要的優先項目。“現在園區已建成2.33平方公里,目前入園企業20余家,包括聯合利華等大型企業,投資額16855萬美元,入園企業總產值達36642萬美元”。
利用坦桑尼亞豐富的農業資源,2013年,在中坦兩國總理的見證下,江蘇海企集團與新陽嘎省舉辦了“中坦現代農業產業園”簽字儀式,江蘇省也把這一項目作為“一带一路”重點推進工作之一。新陽嘎省離首都900公里,是坦桑著名的棉花產區。園區一期項目,紡紗廠去年10月試車,今年第二個季度逐步達到設計產能,年產1.1萬噸棉紗。目前,生產出來的棉紗全部運回到江蘇。江蘇海企集團副總裁王遠見告訴記者,園區現階段主要經營棉紗廠,未來要向上種植棉花、向下建配套的棉紗包裝、倉庫、物流、榨油等產業鏈條。王遠見說,因為全球布局走得早,“與去年相比,海關數據顯示海企的出口量與同期基本持平。”
資源豐富,成本低,是吸引江蘇企業投資非洲的主要因素,然而,想要長期在非洲發展,“必須善待當地的員工”。王遠見說,海企為當地員工提供免費的一日三餐和服裝,薪水按周發放。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地,海企還培養了3名當地員工為管理人員。坦桑尼亞駐華大使館參贊穆羅畢說,作為當地較大的棉紡廠,“企業在當地口碑很好,附近村鎮里的人,會登記、排隊等着進廠。”
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戴兵也肯定這樣的做法,“在非洲國家的中國企業,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要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更要善待非洲員工,才能立住腳紮住根,做長遠發展,而不是搞一錘子買賣”。
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是非洲正起步發展的國家。據統計,到今年6月,江蘇在這3個國家的投資項目已達65個,投資金額8.47億美元。
“非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有好的政策,歡迎更多的江蘇企業到非洲投資。”參加推進會的幾國駐華使節在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