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藝術

胡為一: 從日常生活出發 探尋創作平衡狀態

2015-08-17
來源:99藝術網

\

藝術家胡為一

近幾年,青年藝術家作為當代藝術圈的新生力量席卷了各大展覽、獎項以及拍賣市場,其熱度也在持續上升中。那麼,青年藝術家當下的創作生態如何?藝術創作歷程是否曲折?受到了哪些關注……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了解。青年藝術家胡為一在囊獲華宇青年獎評委會大獎之後,展覽行程已經排到今年下半年,在“最青年”系列中,99藝術網采訪了他,探尋他以日常生活出發創作的小世界。

創作關鍵詞:平衡

99藝術網:您現在在中國美院讀研究生,請談一下您的創作經歷,在藝術風格上有沒有一些轉變?
 
胡為一:我覺得我真正的被大家所知道是2012年策划和參加“不毛之地”這個展覽,到現在也不過三年的時間,目前主要進行影像、新媒體及圖像類的創作,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創作相對比較個人,即“低級景觀”系列,從我的日常生活出發尋找物品,進行再創造,變成一個電影裝置;另一部分創作觀念性強一些,相對來講更偏向于觀念、語言。我希望我的創作是在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各方面都有呈現,包括社會現實思考、個人的一些經驗和媒介的選擇,總體的狀態是這樣的。
 
99藝術網:您對導演以及電影很感興趣,是如何將電影語言運用到藝術創作中的?

胡為一:“低級景觀”系列就是針對電影、針對圖像的生產進行的思考。電影有很多種類,我針對的主要是電影的拍攝現場。所有的項目都在現場拍攝,時實傳達給大屏幕,比如說拍了200個小時的素材,最多剪兩個小時,但在我的裝置中所有的影像都能時實地傳遞出來,這是根據電腦程序的思維方式去做的。這也與當下媒體時代的特點有關,這麼多圖像出來,如何通過一種方式,通過一個系統去梳理,才能夠產生概念。各種各樣的物品,每天生產出來,很多物品被人拋棄,不斷地消費過程,是通過怎樣的一種方式、系統串聯起來。
 
99藝術網:談一下對自己藝術生涯具有影響力的事件或者時刻嗎?
 
胡為一:其實對我來講,每個階段的經歷都讓我滿意。比如說拿了華宇青年獎,很多人會知道我,之後我跟華宇合作在尤倫斯舉辦個展,可能表面上看是我拿這個獎之後才這樣的,其實我個人來講並不想把這些獎項看得特別重要。在我看來,拿獎與日常生活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包括經常看展覽,構思,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我一直在朝着某個明確的方向不斷地工作。

\
“兩點之間,沒有直線”展覽現場

作品關鍵詞:日常

99藝術網:“低級景觀”算是您最早創作的系列作品嗎?低級該如何理解?
 
胡為一:“低級景觀”這個系列大家都願意討論,這個系列的所有的作品都是基于建造一個景觀,搭建一個舞台,舞台當中有各種物品,在物品上進行拍攝,被曝光或者是被攝像頭拍攝放大、呈現出來,就是這樣一個舞台,這個舞台上的空氣本身是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能來自日常生活當中沒有用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是它是一個景觀,概念象征着某種東西,看到它之後腦子里會去想,景觀是精神性的,我也希望我創作的物品可以轉化成某種日常性的東西。

“低級”是日常生活中被拋棄的東西,我不喜歡用昂貴或少見的東西,我的出發點都是日常生活,而且這些東西互相之間連接起來能產生很大的能量。拋開小的細節,在舞台當中,它們也是同樣如此性感,也能展現出它們的特點,自然而然的我覺得“低級景觀”這個概念很符合這一系列作品的感覺。

\
攝影裝置《14分鐘》

99藝術網:《14分鐘》這件作品,從什麼時候開始創作的,靈感源于什麼?

胡為一:作品靈感也是源于日常生活。我的作品不想給它一個高大上的概念或是靈感源自某個哲學大师寫的什麼書里的概念,我只想表達日常生活,一天過後會留下一些痕跡。我以前用傷害的概念去闡釋物品在身上留下痕跡,可以從身份的角度去想,比如衣服可能是一個社會身份,你穿什麼樣的衣服,你的信仰、社會身份及社會地位都能體現出來,當你脫下衣服這些身份有就沒有了,變成自然的身體,會產生痕跡,通過這個痕跡才能揣測個人的身份是什麼。你也會覺得這些痕跡是外界對你的一種傷害,想要解脫,每天都在經歷這種不斷地被束縛、不斷地被解放的過程。我想把這一系列拍攝下來,提供一個入口,或者是提供一個通道,讓觀眾進去聯想到這些東西。

 \

“我靜靜地等待光從身體穿過”展覽現場

99藝術網:作品《我靜靜地等待光從身體穿過》比較特別的是有一條藍色的光線穿梭在身體中,這是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胡為一:其實這只是一個通道,提供一種思維的方式,讓觀眾去看物體之間通過這樣的方式連接起來,產生一種形式感在里面,這種形式感有某種殘酷性,在物體上覺得很美,在人身上不同的物體穿梭的方式心情會根據敘事線一樣去變化。展覽現也場特意布置成環形,觀眾一步步看過去,他的心情對于物體的理解或感受也是不同的。

99藝術網:您在創作這件作品的時候有沒有刻意營造傷害或者是疼痛的感覺的呢?
 
胡為一:光線從人身體上打通是可以感受到的,這種疼痛感不需要營造,反而我想弱化傷害的概念。在我看來,物跟人體之間連接起來,是一種美的感受,並不是強調一種暴力、反而是有一種形式感在那兒。線的感覺是靈動的,光可以從宗教上或者從我們的影像角度去理解,因為影像本身就是光,從宗教的角度上去理解光象征着很多,是很浪漫的概念,光從你身體穿過有一種儀式感、神聖感在那里。
 
99藝術網:剛才咱們提到的三個作品,之間是否有一定的聯系?有沒有一定的線索?
 
胡為一:線索其實很清晰,即從日常生活出發,強調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都是形而下的,這種連接性已經很清楚了。我並不想追求作品這件作品怎樣的,那件作品是怎樣的,在一起之後又是怎樣的,每個作品都會有一種天性在里面,不完全一樣。

\

“不毛之地”展覽現場

身份關鍵詞:多元

99藝術網:您2012年的時候策划了“不毛之地”的展覽,這次策展經歷對您的藝術創作有沒有一些影響?

胡為一:肯定是有的。首先,通過這個展覽大家知道我是一個年輕藝術家,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這個事情肯定不是非常學院派或是非常美術館式的,而是有一定顛覆性、挑戰性,有一種無為的態度。我是不想讓人感覺我是過于老成,就是很簡單、很輕松、很無所謂地做這樣一件事情,完完整整呈現出來,追求的是完成度。我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出來,我實現的過程是真正的是身體力行的一個過程,做完的一個過程,我也不知道做完之後給人什麼樣的啟示或者說什麼樣的感想。

99藝術網:您是否介意二代的標簽,您父親(著名藝術家胡介鳴先生)的創作對您有沒有一些影響?

胡為一:其實介不介意都不是我能說了算的,因為這是一個事實。怎麼說呢?我是一個既得利益者,現在大家都會認識我,我的受眾會多一些,當然也有弊端,大家都覺得我是“藝二代”,我靠我爸爸才能做到這個樣子,關鍵是如何實現自身的平衡。確實我爸對我的帮助很大,但是他現在對我創作各個方面並不是介入太多的,基本上讓我自己做。我目前的創作你也看不到和我父親很像,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告訴別人我做的一些東西。“藝二代”不是說今天才出現,其實很多策展人、畫家、藝術家都是藝二代身份,在我看來子承父業這種傳承是沒有問題的,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99藝術網:您作為90後的年輕藝術家您怎麼看待當下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或者是生存狀態?

胡為一:現在做藝術的人真的比我爸那一代人多很多,但如果只指像我一樣的前衛藝術,其實這樣的人群還是相對很少,美院每一屆都有一些人想做當代藝術,但真正做下來確實挺苦的,而且社會對于當代藝術家本身都很不理解,此外還有社會的壓力、經濟上的壓力以及家里的壓力。現在對年輕藝術家的關注是很大的,包括畫廊、美術館、策展人,無論怎樣接觸,還是要耐地住寂寞。

對于我來講還是挺幸運的,因為我身邊有太多的朋友,有的做得不錯或有的則是處于很迷茫的狀態,也有一些人選擇的是折中的路線,一邊工作,一邊做藝術,不然走不遠的,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因為社會就像機器一樣,有自己的運作模式,你如果介入太多,就會被吃掉,很難脫離開。當代藝術是脫離這樣的系統,不是完全介入太深,完全是游離的狀態,永遠在邊緣。
 

99藝術網:謝謝!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