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備受民眾追捧的“專車”是非纏身:武漢出租車集體抗議7萬多輛“私家專車”;特斯拉專車被抓罰款一萬車輛被扣;香港警方突襲Uber辦公室逮捕了5 名司機。一系列抵制、處罰“專車”的行動傳遞出一個不爭的事實:專車後時代已經來臨!一覺睡到自然醒,專車司機月收入過萬的日子不多了。現如今,備受爭議 的專車該如何走上正軌呢?
獲取合法身份
明明專車滿足了大眾的出行需求,可國家為啥要嚴厲查處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違法。監管部門一直以來的紅線是,私家車等社會車輛從事營運行為就是違法,即不具備營運資質就是違法。
目前,多數專車平台的車輛來源於兩部分:一是租賃公司;二是私家車加盟。由於國家對租賃公司車輛牌照進行了限制,因此專車平台的車輛主要是靠私家車來儲備。
一般來說,專車平台上的私家車加盟多采取“四方協議”形式,即專車平台先將私家車掛靠在租賃公司名下,通過一家勞務派遣公司聘用車主,再簽訂一份由軟件平台、汽車租賃公司、勞務派遣公司、司機共同簽訂的“四方協議”。
看似正規,實際上多數專車平台是以“四方協議”打掩護,規避監管風險,實現“曲線合法”。說到底,私家車還是不具備營運資質。
按照目前的監管政策,理論上從正規租賃公司租賃的具有營運牌照的車子做專車才不會被處罰。因此,專車走上正軌的第一步就是獲取“合法身份”。
解決安全問題
概括來說,專車的安全問題主要涉及三方面:
一是人身安全,即乘客在搭乘過程當中有可能會由於交通事故所導致的自身安全問題。如果出現交通意外,正規出租車公司會承擔所有的責任,而非法運營車輛,即便用戶通過軟件叫車時提示將會為乘客提供什么什么的人身保險,但倘若意外真的出現,責任方或許並不能盡到應有的義務。
二是財產安全,正規出租車都會提供發票,這也是具有法律效應的乘車證據。當乘客下車遺漏東西時,不單可以根據發票獲悉出租車的牌照信息,也可以通過該發票證明當時正在坐車。反觀非法運營車輛,大部分都屬於私家車,乘客與司機之間沒有現金交流也不會有發票打印,即便軟件裏有搭乘記錄,但也並不具備任何法律效應,更不排除會有存有私心的車主。
三是車輛安全,其實這個方面或多或少是與人身安全掛鉤的。正規出租車每年都會強制旗下的車輛進行嚴格的檢測,盡可能地排除安全隱患。而對於沒有任何管理體系的私家車來說,這一切都是未知的。同時,對於加入到叫車軟件的私家車,車主在拉活的過程當中出現車輛意外,那這個責任又該如何判定劃分呢?
可見,安全問題與合法身份息息相關,不具備合法身份,安全問題的隱患就越大,發生安全問題的概率就越高。
樹立自律意識
治理專車問題,不僅要靠國家監管、法律處罰,更需要專車平台自身樹立自律意識。
目前,市場上各類“專車”平台魚龍混雜,覺得大多數是以私家車掛靠為主,簡直就是“黑車”平台。比如,Uber等平台都只是簡單的審核司機的駕照、行駛證以及保險,對於其它條件沒有要求。這些平台的司機沒有充分的入職背景審查,沒有統一培訓、監管欠缺,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安全隱患更大。
權威調查顯示,有26.4%的乘客表示曾經收到過“專車”司機性騷擾類短信,同時專車性騷擾事件也在頻發發生。
平衡利益關系
武漢出租車集體抵制專車事件並非個例。在此之前,全國已經有16個城市因出租車抵制專車發生大規模不穩定事件。因此,解決出租車與專車之間的矛盾,平衡好二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正是專車走向正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去的太遠,不拉;去的太近,不拉;要交班了,不拉;那邊太堵,不拉;回來要空駛,不拉”這是目前整個出租行業的服務現狀。之所以服務令大眾吐槽,其根源在於我國的出租車體制。
在國內,出租車司機需要每月交納不少的“份子錢”,而專車司機既沒有“份兒錢”(目前一些專車司機也需要交納平台服務費),又有專車平台的補貼(車費翻倍外,完成一定的單量還有獎勵),還有抵扣券、折扣等低價策略吸引乘客,加上叫車方便、服務周到等優勢,諸多“專車”搶占出租車市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此,改革出租車體制,提升服務水平,是縮小與專車差距的必要舉措,也是緩解二者矛盾有效手段。
當然,出租車管制的改革會涉及各種複雜的利益關系及多方主體,實操上面臨各種阻礙與困難,但一定要堅持順應市場規律、減少行業壟斷的方向上不動搖,而非反其道而行之。
無疑,解決好合法、安全、服務、社會公平等問題,專車走上正軌的藍圖就會越清晰。但是,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舉措,都必須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去指導,去考慮專車這種新的業態,而不能用傳統的方式去考慮,否則對專車就是一種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