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叮噹與新經濟

2015-08-24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流深

     很多年前,筆者首次來港,朋友強烈建議去坐一坐「叮噹」,后因行程而未能成行。后來因求學長居香港,筆者才真正坐上了叮噹車。原來,「叮噹」是指來往於港島堅尼地城及筲箕灣之間的路面電車系統,因為行駛時常常發出「叮噹」的聲音而在民間被俗稱為「叮噹」。自1904年開始使用以來,香港電車已經經歷了香港的111年歷史,可謂見證香港歷史的「活化石」。

  共同記憶難舍弃

  列車到站,刷卡下車,只需兩蚊多,與動輒需要幾十塊卻只能看到滿眼廣告的港鐵、巴士相比,絕對可稱得上是物超所值。然而近日,「叮噹」卻意外地成為了香港輿論界討論的焦點。起源是,一間本地顧問公司向政府建議取消中區電車路,原因是電車占據道路,通行效率地下,取消電車可以有效舒緩交通擁塞。不想建議一出,港人紛紛反對,不僅有人在facebook 上發起了保衛「叮噹」的群組,更有多人在傳媒報章上撰文力陳保留「叮噹」的有益之處。而上周末,許多市民組成了相關行動團體,以上街游行的方式親身保衛香港電車。為何一個沒有法律效力的普通建議,卻能夠導致香港全社會如此巨大的反響呢?一方面,這固然與香港社會近年來的「本土思潮」的泛起有關。隨著「南來一代」的漸漸老去,越來越多在70年代后香港「黃金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成為了香港社會的主力軍,這些成長於與香港共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自然而然地會形成對香港的強烈歸屬感,希望保護他們成長年代中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共同記憶」。另一方面,在香港貧富懸殊日益拉大的社會情况下,如果缺少了「叮噹」這一種物美價廉的交通方式,也必然會導致工薪階層通勤費用的增加,這對於早已生活在供樓、還貸痛苦之中的香港工薪族來說,無异於意外的災禍。

  文化也是經濟重要要素

  固然,引發爭議的這項建議,如果單純從城市建設和發展經濟的角度考慮,或許有可商量的餘地。畢竟在西港島線地鐵修建好之后,港人對於電車的剛性需求已經有所減少,而中區的交通擁堵問題已經著實愈發嚴重,取消電車道的確有可能將有利於私家車的通行。但問題在於,「為了發展經濟而解決畛畛問題」這一的發展思路,是不是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呢?

  如果把眼光放眼全球會發現,許多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紛紛進入了一種被稱為「新經濟時代」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與之前的最明顯差別就在於,后經濟時代不再將經濟的生產要素、經濟效率、發展規模等「硬指標」作為經濟發展的標尺,而是將越來越注重將信息、體驗、情感等難以衡量的「軟指標」作為發展的目標。而自從互聯網經濟大爆炸以來,這種趨勢更是愈加明顯,在內地和香港,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也一反傳統組織的發展模式,以歸屬感、價值觀、歷史和文化感作為產品的買點。如果說,這種更加環保、和諧的經濟模式是未來經濟的轉型方向,那麼「取消叮噹」以換取「發展空間」的傳統思路,顯然忽視了「叮噹」所代表的「新經濟」意義:它不單只可以作為一種體驗、情感的寄託,更是一個隱含著巨大經濟價值的文化產品。

  其實,在全球經濟大轉型的今天,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都已經在社會矛盾、環境壓力等因素的制約下,越發地走向盡頭,唯有「新經濟」的發展仍舊空間廣闊。然而在內地,仍舊時常可以聽到當政者為了「發展經濟」、「城市建設」而損毀古建、文物的報道,足見其發展觀念的滯后。唯身處國際前沿的香港,擁有開放的文化環境、優秀的創意人才、深厚的文化底蘊,絕對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殊低位,為內地在經濟轉型方面做出一個良好的表率。對「叮噹」的保護,顯然僅是個開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