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8月25日報道,韓朝高級別對話經過為期4天的談判於25日淩晨達成6項協議,朝鮮就地雷挑釁表示遺憾並解除“准戰時狀態”,韓方則將停止對朝擴音喊話。由此,一觸即發的半島緊張局勢得到緩解,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也松了口氣。
自8月4日朝韓非軍事區(DMZ)韓方一側發生地雷爆炸事件以來,緊張的朝韓關系持續升級,“三八線”兩邊全副武裝的朝韓軍隊均進入戰備狀態,火藥味漸濃,一幅開戰在即的景象。盡管如此,其實“危”中早已露出“機”。
第一個“機”是8月18日開城工業園區韓方管理委員會和朝鮮中央特區開發指導總局就園區朝鮮工人漲薪事宜進行磋商並達成協議。雙方商定將工人最低工資從今年3月起上調5%,由每月70.35美元上調至每月73.87美元。試想一下,如果朝鮮真的想與韓國大戰一場,就不會有心思關心園區朝鮮工人漲薪的問題了。既然朝鮮關注與韓國的經濟合作,就有改善雙邊關系的可能。
第二個“機”是在朝鮮的提議下,朝韓雙邊高級別對話於當地時間22日下午6時30分開始,這就直接說明朝鮮希望通過對話來解決危機了,否則,就會選擇用大炮來說話了。
第三個“機”是雙邊談判時,朝方釋放出兩個善意:一是朝方同意韓方的請求,派出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常委、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為談判代表;二是朝中社22日發布消息時稱韓國為“大韓民國”,這在朝韓關系史上是不多見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稱韓國為“南朝鮮傀儡”,只在金大中、盧武鉉政府實行對朝友好的“陽光政策”時期使用過“大韓民國”。
所以,當媒體傳來朝韓達成和解協議的消息時,筆者並不感到意外。從朝韓雙方發布的聯合新聞公報來看,6個條款大致分為兩大部分內容,第一大部分內容是化解危機的:“……二、朝方對最近在軍事分界線非軍事區發生的地雷爆炸導致韓國官兵受傷表示遺憾;三、若不發生非正常事件,韓方將從8月25日12時起停止在軍事分界線附近實施對朝擴音喊話;四、朝鮮決定解除‘准戰時狀態’……”上述3個條款就基本消除了地雷爆炸事件以來半島緊張對峙的局面。
第二大部分內容是創造新“機”的:“一、為改善韓朝關系,韓國和朝鮮將盡早在首爾或平壤舉行政府間務實會談,今後在多領域開展對話與磋商……五、韓朝商定,今年中秋節期間舉行離散家屬團聚活動,並在日後繼續舉行團聚活動。為此,雙方將於9月召開韓朝紅十字會工作會議;六、韓朝商定在多個領域積極開展民間交流。”顯然,這3個條款是為未來的朝韓政府與民間的交流合作開辟了道路,為樸槿惠政府上台以來僵化的朝韓關系打開了局面。壞事變成了好事,“危”中帶來了新“機”。
此次半島危機發生在中國9月3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的前夕,在這一敏感時期,中國給以極大的關注是在情理之中的。此前,有中國媒體分析認為,此次半島危機或許與中國“9·3”閱兵紀念活動有某種關系,這種擔心也不是多餘的。現在危機已經化解,這是中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中國正在籌備“9·3”閱兵紀念活動,當然希望半島和周邊地區穩定,如果半島危機不斷升級的話,至少會分散中國的注意力。不過,相對20世紀百廢待興時期的新中國來說,目前的中國不僅在地緣上與半島相連,而且實力優勢更為明顯,現在應該更具有駕馭危機的能力。中國很清楚朝鮮半島對自己的戰略價值,如果半島危機升級到影響地區穩定的時候,中國可能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中國是朝韓雙方共同的朋友,在半島周邊大國(含美國)中,恐怕中國是最希望半島和平穩定的國家。東北亞曆史早已證明,強大的中國是朝鮮半島和平的穩定器,假如近代清王朝有足夠的實力抵擋住海洋勢力染指半島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朝韓分裂了。當然,在促進朝韓和解與推動半島和平方面,中國今後還有很大的施展空間,在這方面也希望朝韓雙方不要也不應該排斥中國。
危機已經結束,轉機剛剛開始。希望朝韓以此為契機建立雙邊對話和交流機制,不斷積累信任,實現和解,走向融合,向著統一的目標努力,這實乃半島之幸,地區之幸。
(作者:李敦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