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龍海,現任職務是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局書記(分管體育)、中央政治局委員。而曾經擔任的職務就輝煌得多,勞動黨內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府內的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人民軍內的總政治局局長,如此對比,似乎有落配鳳凰的味道。
按照朝鮮體制,法律上的國家元首,行政權的最高代表是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軍隊的最高代表應該是人民武力部長,新近上位的樸永植。勞動黨的最高領袖則是第一書記金正恩。而且金正恩還有超越黨政軍規范的最高領袖頭銜,以及白頭山革命血統的加持。無論怎么算,崔龍海來京都不算是大動作。
是不是從這裏就可以論斷朝鮮已經鐵了心要和中國相背而行了呢?
其實不然。
首先,要說說客觀上的不能。
研究朝鮮的先進,張璉瑰教授曾經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過一個細節,中國對朝鮮的糧食能源援助具體數額到底是如何計算。雖然在海關總署以及其他政府機關的公開材料當中,具體的對朝鮮出口石油糧食的准確數據比較模糊,具體的月度季度數據也不好查找,但是並不是中國停止了對朝鮮的援助。恰恰相反,可能是因為對朝鮮的援助數額與既定計劃有出入,所以沒有進行明確的標識。
而今年恰逢朝鮮半島大旱,半島地形多山地,少沃土,本來就不適合木本植物生長,加上旱情嚴峻,糧食狀況可想而知。聯合國4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國際社會對朝鮮的人道主義支援逐年下降,已經從2004年的3億美元降到了5000萬美元。目前70%的朝鮮人(近1800萬)得不到基本的糧食保障和營養供給。於公來講這個時候跟中國反目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其次,張成澤死後,朝鮮對華打點大小事務的位置出缺,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能夠擔當這個非常微妙的重任。一方面是因為對華涉及外彙、旅遊、能源、土地、礦產等諸多肥差,如果不是心腹必然從中徇私,影響朝鮮的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從朝鮮官方媒體的公開報道當中就能推斷出朝鮮內部政治局勢的嚴酷,李英浩兩朝元老手握兵權,張成澤聯姻元首總攬機要尚不得壽終正寢,副總理崔英健被槍斃硝煙尚在,一般人怎么敢坐這長倒刺的交椅?於私來說不會有人願意出這個頭,負責對華翻臉這樣的倒黴差事。
同時,韓國的行動方式肯定也對朝鮮有所影響。朝韓之前一出雙簧幾場炮戰,把不明就裏的外人唬得一身冷汗,但最後虛驚一場,朝鮮官方媒體在報道中對韓國改稱大韓民國,一下子解決了六七十年的一大心病,韓國就勢宣布總統將出現在天安門城樓觀禮閱兵,指東打西地避開了高調宣布可能帶來的面子問題。兩邊都有所得益。
而自樸槿惠上台以來,類似的操作屢見不鮮。亞投行籌建時,英國等歐洲國家率先宣布加入,無意之中當了韓國的擋箭牌。東亞除了日本都在亞投行麾下這一重大成就避開了不必要的過度解讀。韓國也從主動歸還志願軍遺骨開始,與中國進行了跨越式的靠近,這種戰略上的取舍取得了相當可觀的實際利益。朝鮮看在眼裏,怎么可能容忍自己被邊緣化?於理於利,朝鮮都不會坐等中國走遠。
問題回到崔龍海身上,為什么是派他來?
崔龍海在朝鮮宦海幾經沉浮,雖然有起有落,但是屹立不倒。一方面仕途上的確有所退步,分管體育的中央委員會書記畢竟不如人民軍總政治局長威風。但實際上,情報顯示,在張成澤死後,崔龍海父子接掌了主管外彙的39號室,已經實質上掌握了朝鮮的經濟命脈之一,可見朝鮮內閣,金正恩本人對崔龍海的信任。更別說崔龍海的父親崔賢是金日成的左膀右臂,金正恩一母同胞的妹妹金汝靜嫁給了崔龍海的兒子這樣的花邊新聞。派這樣一個黨內軍內握有實權,同時是金正恩至親長輩的“勞動黨紅二代”來華,顯然是想在國際,黨際之外,謀求人際。
另一方面,張成澤落馬之前,崔龍海曾經作為金正恩特使訪華與習近平見面。內幕消息指當時中方人員曾經詢問,朝鮮對華相關事宜由誰負責,崔答由我全權負責。當時張成澤尚居高位。可見崔龍海代表了朝鮮對華方針轉變的最核心思想。當時盛傳崔來華求援不果,不知道這次來參加閱兵,是不是也帶來了什么政治任務。如果有類似的安排,從位不甚高而權柄頗重的崔龍海之口傳達出來,中朝雙方都可進可退,好過金正恩或者金永南來一錘定音,方便兩國從中轉圜。
但也不要寄希望於崔龍海此行能夠大幅度改善目前的中朝關系乃至半島局勢。金正恩目前在國內緊張籌備10月10日勞動黨建黨70周年閱兵式,雖然從金正恩2011年上台之後,大型活動不斷,但是這次閱兵是在清洗了軍隊、政府、黨派三個系統之後,第一次整十年的大型慶典。而且朝鮮官方一早放出消息,要進行火箭試射、衛星投送、土木工程等一系列相關的活動。這一次大慶表面上是朝鮮式的面子功夫,實質上,是金正恩對內管制的一次大考核。對朝鮮全國、全黨、全軍的動員能力,整個朝鮮經濟體制的穩固程度,輕工基建系統的發展狀況都是檢驗,任何人都不敢馬虎。金正恩一來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做重大的政策變動,另一方面也不希望任何事情搶了自己的風頭。之前的地雷,炮戰,乃至於冷落鄰國,都可以看做朝鮮為黨慶所做的鋪墊。
而且崔龍海還曾經以朝鮮高級代表的身份,幾次與俄羅斯進行密切接觸,可見朝鮮也不是一條腿走路,崔龍海此行,頗有對比中俄對朝態度,試探中國水溫的意味。
在此之前,敝人曾在節目中預判,樸槿惠9月3日一定出現在天安門,金正恩當天則絕不會出席,朝韓曆史性的元首會見仍然遙遙無期。雖然不幸言中,但並非是賣弄或幸災樂禍,而是因為朝鮮半島已經冷戰了60多年,雖然不至於驟然爆發熱戰,但也不可能頃刻止息幹戈。
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崔龍海這次北京之行到底帶來什么口信至關重要,其中傳達出的朝鮮方面的意思將有可能影響整個東亞局勢的走向。今年年內,六方會談中韓美日代表進行了高密度,高級別的互動,北京的核心地位和潤滑作用空前加強,加上樸槿惠9月份將會訪問中美兩個大國,之後有可能會訪問東京面見日本首相,美國總統奧巴馬急於在離任之前擴大政治遺產的成果,國際環境趨向成熟。
從朝韓兩國國內來說,樸槿惠本人早些年曾以大國家黨黨魁身份,赴平壤拜會過金正日,是韓國保守黨內第一人,在南北問題上在野黨沒有像樣的人選能挑戰樸槿惠的政治地位。金正恩上台之後,還沒有親自進行過正式的外交活動,對韓方針也比較曖昧,需要給各界一個明確的信號。主觀客觀上都到了曆史上來講比較合適的時期。朝韓60多年的恩恩怨怨,可能會在2015年年底,有一個長足的改善,目前所欠缺的,就是一支打開局面的橄欖枝。(作者:常洛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