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朝韓關系的兩個“雷聲大雨點小”

2015-08-26
来源:觀察者網

  可以說,過去幾天的朝鮮半島局勢,再次印證了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

  事實上,過去多年間,朝韓關系的“緩和-緊張-緩和-緊張”循環曾多次上演,周而複始,始終未能走出困境。

  從此次情況看,盡管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朝韓雙方看似“大動幹戈”,但可以說,爆發大規模武裝沖突乃至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另一方面,盡管此次雙方“馬拉松式”通宵談判進行的“轟轟烈烈”,也最終達成了若幹條協議,但後續是否能落實,能否真正推動雙方關系走向改善,這也依然是個問號。

  筆者認為,上述兩點,可以概括為朝韓關系的兩個“雷聲大雨點小”現象。

  先來說明第一個“雷聲大雨點小”。

  此次事態的導火索是發生於8月4日的“地雷事件”,而8月20日一場“對射”則使事態迅速升級。8月20日晚,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命令朝前線部隊從21日傍晚起進入“准戰時狀態”。韓國也毫不示弱,總統樸槿惠罕見地身穿迷彩服到韓第三野戰司令部視察並強硬表示,對於任何進一步挑釁都要“果斷應對”。

  雙方之高調、事態之緊張,一度讓人們擔心:朝韓是否會真的打起來?

  回顧曆史,類似的“轟轟烈烈”“電閃雷鳴”場景我們並不陌生。筆者記得,兩年前,半島局勢也曾劍拔弩張。2013年3月30日,朝鮮曾聲稱從即刻起朝韓進入戰爭狀態。當時國內某知名學者預測,朝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達70-80%,引發巨大爭議。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預測明顯過於草率。我們既不能低估戰爭的風險,但也絕不能高估。

  首先,過去幾天, 盡管朝韓雙方“嘴仗”打得“轟轟烈烈”,但風暴的中心——朝韓兩國的首都卻一直是靜悄悄。從媒體報道的情況看,平壤和首爾的民眾仍正常工作和生活。這既充分說明,民眾早已對此“習以為常”,同時也反映出,對於戰爭的到來,從心理上,兩國並沒有做好准備。

  其次,朝韓雙方均難以承擔戰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在經過上世紀50年代那場令雙方刻骨銘心的戰爭,以及此後長達數十年的軍事對峙之後,朝韓均深知,戰爭是雙方“無法承受之重”。8月20日雙方的“對射”沒有造成任何傷亡和破壞,表明意在僅向對方發出警告,並無意給對方造成傷害。雙方都不想看到升級為戰爭。

  最後,就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朝鮮半島而言,戰爭是否會爆發,很大程度上,並不僅僅取決於朝韓,也離不開東北亞地緣政治的大局。而當前包括中美在內的半島局勢主要當事國的態度很明確,並不希望朝韓擦槍走火,這也成為維護半島局勢的穩定器。

  再來說第二個“雷聲大雨點小”。

  既然不能“真打”,當局勢一再升級、升無可升之時,雙方需要的就是有個台階下,走向談判桌也是必然之舉。

  8月22日,朝韓雙方突然宣布。將在板門店舉行近一年來的首次朝韓高級別對話。這意味著處於一觸即發邊緣的局勢,突然之間“峰回路轉”。而之後,隨著持續數日的談判遲遲未能達成,正當多數分析認為朝韓有可能會陷入“馬拉松式”困境時, 8月25日淩晨朝韓雙方又突然“火線”宣布達成一致。

  根據事後公布的朝韓聯合新聞公報, 朝鮮對“地雷事件”表示遺憾,而韓國則同意將停止擴音喊話。雙方還同意在短期內於平壤或首爾召開政府間務實會談。並商定,今年中秋節期間舉行離散家屬團聚活動,以及在9月召開韓朝紅十字會會議。

  乍一看,此次談判堪稱“成果豐碩”,朝韓關系貌似迎來了新曙光。那么,朝韓是否能以此次協議為契機,推進各領域的對話和協商,進而全面改善關系呢?恐怕目前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首先,應當說,過去朝韓對話持續時間長並不少見,但類似此次的談判,高級別、連續、通宵達旦進行的情況卻極為罕見。從另一個角度,也顯示出雙方存在分歧之大、達成共識之難。

  其次,盡管此次雙方最終達成一致,但韓方原本堅守的要求朝方應“道歉”的底線並未得到滿足,而對於朝鮮而言,同樣也未能得到韓方關於解除5.24措施等核心訴求的承諾。可以認為,雙方對此結果都並不十分滿意,各自都留下了較大的遺憾。所以,此次談判達成一致僅是開始,雙方關系的“修複”“磨合”階段還遠未結束。

  最後,相互信任的缺失,成為朝韓關系始終難以改善的根本性障礙。盡管過去數日談判一直在進行,但期間雙方均大搞“兩面手法”,相互指責和“互秀肌肉”一直並未停止。直到8月24日,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仍評論稱,韓國采取有計劃的挑釁行為意在發動侵朝戰爭。而同日韓國《朝鮮日報》也刊文稱,朝鮮備戰狀態十足,韓美擬協作應對可能的陸海攻擊。而2014年10月仁川亞運會期間,一度“轟轟烈烈”被寄予厚望的朝韓“亞運外交”最終“白忙活”,也證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朝韓的信任基礎過於脆弱,一有突發事件“風吹草動”,很容易前功盡棄。

  無論如何,相信此次事態最終會歸於平靜。但不得不說,朝韓關系的僵局卻很難被打破。要破除“緩和--緊張--緩和--緊張”的曆史死循環,有關各方還須付出更多努力。 (作者:芮曉恒)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