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名記者在直播中被槍殺之後,有關美國禁槍的話題又被拿來說道,這在美國是個老生常談也是個老大難問題了。盡管一再呼籲要嚴格控槍,但美國的槍支銷售量一直居高不下。在2014年購物狂歡節“黑色星期五”中,盡管銷售額比去年下降了11%,但僅在這一天,全美就售出了17.5萬支槍——這意味著在整個銷售期中平均每秒鍾會售出3支槍。
在美國購買槍支,原則上都需要經由FBI進行背景審查。結果這一天的購槍大潮把FBI的購槍背景審查網站都擠垮了,FBI的背景審查電話也被槍店的店主打爆了。
這種熱潮並不是只在黑色星期五這一天才出現的,自從奧巴馬第二個任期開始以來,由於害怕民主黨成功建立全國性的槍支控制法律,很多人開始突擊買槍,所以美國槍支銷售一直處於高位,這也真是累壞了FBI。
買槍怎么查
截至2012年8月1日,美國得到聯邦許可的槍械販賣單位差不多有13萬個。其中有5.1萬家槍械零售商店、7千多家當鋪、6.2萬收藏家(因為時常要買賣槍支,所以要有許可),其餘的則是生產廠家和槍械進口商。
這個數字有多驚人呢?根據美國食品市場研究院(Food Market Institute)2013年數據,美國有3.7萬家販賣食品的超市。所以,不嚴肅地說,在美國買把槍,比去超市買把芹菜方便多了。
原則上,買槍的時候一定要進行背景審查。只要通過審查,即便是留學生也可以買槍。
這種審查制度早在193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當時由於“芝加哥打字機”(即湯普遜沖鋒槍,因槍聲像打字機而得名)在黑幫中逐步普及,罪犯的殺人效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一個黑幫嘍囉帶著一把沖鋒槍,可以一次性殺掉十幾個人。禁酒令時代(1920-1933),美國黑幫的“佼佼者”艾爾•卡彭更是用上了機關槍和手榴彈來消滅自己的對手。
不過當時的技術手段實在是不能支撐一個高效的背景審查體系。而且隨著禁酒令時代的結束和經濟的逐步好轉,美國的治安狀況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1960年代,美國接連發生了數起利用槍械進行刺殺的事件,如肯尼迪總統、馬爾科姆X等等。這些都使得美國政壇不得不開始正視槍械管制的工作。
1968年的《槍支控制法案》(Gun Control Act)要求槍支銷售者必須獲得聯邦槍械執照(Federal Firearms License),並要求槍械購買者填寫一份表格,從而決定其是否可以購買槍支。
可問題在於,這表格上寫的是諸如“你是不是一個逃犯”這種問題。槍店老板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去核查到底顧客是不是誠實填寫。可想而知這種方法的有效性有多高。
到了1981年,裏根總統遭遇刺殺,白宮新聞秘書詹姆斯•布雷迪(James Brady)奮勇前撲,替裏根擋下了這一槍,但不幸終生殘疾。
此後十幾年,布雷迪與其妻子都不懈地推進背景審查體系的建立。終於到了1993年,國會以他的名字通過了《布雷迪手槍暴力預防法案》(The Brady Handgun Violence Prevention Act)。從此以後,在槍店購買手槍終於要經過背景審查了。
1998年,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興起,FBI建立了NICS(全國即時犯罪背景審查系統,National Instant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 System),從而可以迅速快捷地為槍械交易服務。在很多州,這不但覆蓋了手槍,也覆蓋了長槍。
但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難於登天的控槍
目前美國的買槍背景審查有兩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期限。目前規定FBI必須在三個工作日內回複,如果三個工作日後FBI還未回複槍店是否可以買槍給這個顧客,槍店老板就可以自行決定。
第二個問題是信息滯後。FBI的背景審查,必須依靠各州執法機關上報的各種犯罪記錄、逮捕令、精神病狀況等等信息。如果這些信息上報不及時或不完整,FBI就可能錯誤地給出購槍許可。因為此種原因,2013年FBI錯誤地給18.6萬次背景審查開了綠燈,這相當於平均每天犯下512個錯誤。
不過恐怕FBI並不會覺得這是什么大問題。畢竟2013年一年,FBI執行了2100萬次背景審查,漏網之魚還不到1%。這種審查上的漏洞,連制度漏洞的零頭都比不上。
此外,美國背景審查法案還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叫做“槍械展銷會漏洞”(Gun Show Loophole)。
之前的控槍法案只限制經銷商和時常進行買賣的收藏家,個人交易者是不受限制的。而美國各地,每年都有槍械展銷會(Gun Show)。筆者參加過的本地展銷會上,賣家大多是一些本地人,他們拿出來自己家裏收藏的一些槍來進行交易,而且同時還賣些手工藝品、二手書、海報之類。
1998年時,絕大部分州都不要求展銷會上的顧客進行背景審查。據統計,當時每年約有25%的槍支未經背景審查就被售出。
如今美國有27個州要求展銷會上的顧客必須進行背景審查或提供憑證證明之前已經通過了背景審查。其他33各州則不要求。可以想象,不經背景審查而售出的槍支可能仍占每年槍支總銷量的10%上下。
慘重的代價
美國每年有70%的謀殺案都是用槍支行凶完成。每年每十萬人凶殺案數量為4.7起(2012年數據),世界排名(由低到高)108,在所有發達國家中基本墊底,和尼日爾、拉脫維亞、也門等國在一個水平。
美國傷亡最慘重的校園槍擊案是2007年4月16日發生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當時有32人被槍殺,17人受傷。有一位當年逃脫了納粹魔爪的猶太人老教授利維烏•利布雷斯庫,都不幸遇難。
傷亡第二慘重的是2012年12月14日,一名美國青年走進山迪-虎克小學(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槍殺了20名兒童。
政府高官也不能幸免。加布裏埃爾•吉佛茨(Gabrielle Giffords)是亞利桑那州的國會議員。亞利桑那州是一個保守州,在反對控槍方面尤其頑固。吉佛茨自然也要順應民意,在反對控槍方面也有一定的行動。然而2011年1月,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槍手在一家超市外大開殺戒,槍殺6人,傷13人。死者之中有美國地區法庭法官約翰•羅爾(John Roll)。而吉佛茨雖然幸存,但被命中頭部,不得不進行了長時間的手術。最終她活了下來,但右臂癱瘓,同時因為傷情,不得不提前結束了她本來一片光明的政治生涯。傷情恢複後,吉佛茨與丈夫開始為更嚴格的控槍而奔走。
每一次美國出現利用槍支的屠殺,就會有一波巨大的聲浪要求填補“展銷會漏洞”或實施更嚴格的控槍法規。但每一次,NRA和其他保守派組織都會狙擊任何可能的進展。到目前為止,這些事件中受害者的血都白流了,多年來控槍並無實質性的進展。
奧巴馬曾誓言要在控槍領域獲得進展。連擁槍的民眾都覺得他可能要贏了——大家都趕著在新的控槍法案通過前突擊買槍。這導致奧巴馬2008和2012年當選後槍支銷售量都一路飆升。山迪-虎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後,槍支單日銷售量在2012年12月21日達到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高點。然而隨著控槍法案在國會擱淺、奧巴馬承認控槍失敗,尤其是共和黨贏得了中期大選以後,形勢依然逆轉,連槍支銷售量都開始下滑了。
僅僅一個購槍的背景審查體系,從1930年代提出到1993年實施,就已經花了六十年時間,還到處都是洞。美國要徹底控制住槍支泛濫的局面,實在是難於登天。 (作者:冷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