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民营美术馆:大时代的难题与困惑

2015-09-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银行系、地产系、上市公司批量生产美术馆的现象,随着近期系列美术馆建设的举动再次引发关注。继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OCAT文献与研究中心、银川当代美术馆相继开馆后,上海龙美术馆又于近日宣布正在投建重庆馆……在国内经济下行、艺术品市场惨淡的形势下,民营资本在美术馆方面的投入却大有增长之势。一方面,京沪广深等大城市里的民营美术馆开始呈现集团化、集群式发展势头;另一方面,颇具实力的民营美术馆在中型城市不断涌现,其管理亦逐渐规模化、专业化。而一些小型场馆频繁推出的各种活动似乎也有“焐热”人群的迹象。这一来势凶猛的发展势头,不禁令人惊呼:民营美术馆的“大”时代到来了吗?

泡沫化、同质化显露端倪

“大”体现在各个方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占据国内民营美术馆鳌头;银川当代美术馆开馆时买光了银川市场上所有的透明电线,并从北京调去了50个工人;OCAT在深圳馆、西安馆等运行多年后,将版图扩大到北京……体量、数量、规模、投资,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无不呈现出“大”之趋势。

但“大”,亦有隐忧。实际上,这已是我国民营美术馆建设史上的第三波热潮。“我们极有可能正处于一个泡沫的高峰期。”北京元典美术馆馆长梁克刚认为,热潮与发烧一样,不可能持续太久。“开开停停的现象太常见了,大多数都是无疾而终,在前两波热潮中投建的民营美术馆仅有几家延续至今,就是最好的例证。”梁克刚说,赶时髦或一拥而上都能造成泡沫化,美术馆是内容产业,重要的不是多大、多热闹,而是能够持续多久、做多少事情,内容做不好必然会遭到淘汰。泡沫造成的危害不仅是硬件浪费,还包括资源浪费,很多美术馆花费数百万元、上千万元举办展览,但仅做一次就结束了,完全没有发挥艺术品的更大作用和价值。

民营美术馆数量的集中爆发,也带来了内容的同质化。从目前来看,多数民营美术馆的展览大同小异,主要以笼统的当代艺术和传统国画为主,没有特别鲜明的区分。“同质化的根本原因是学术力量薄弱、不够专业,也不知如何去做。一个成熟的美术馆必然要有长远规划和明确定位,能够建立自己的独特性和学术高度,并围绕高度释放影响力。否则,只能永远在别人的体系下相互残杀,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说。

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前馆长王纯杰认为,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尚有许多定位空间。仅以当代艺术而言,既可以地域性定位,如专门推广本土艺术家、亚洲艺术家或国际性艺术家;也可以媒介定位,如新媒体、摄影、雕塑等不同艺术类型;还可以艺术主题、艺术流派或美术史的断代划分等定位;甚至可以跨界跨学科,将科学与艺术结合……“不同的定位和特色,能使美术馆的发展出现多元和多姿多彩的新局面。随着各美术馆间的竞争和对观众的争取,相信会有所调整,找到自身特点和优势。”王纯杰说。

馆藏作品归属不清

近年来,民营美术馆的非营利、公益性性质在理念上得到了普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易完全实现。由于投资人在建馆之初抱有不同目的,有希望用艺术助力商业的,有希望为自身藏品建立专业展馆并公开展示提升其文化价值的,也有希望利用美术馆赚钱的……因此,美术馆的公益属性和个别美术馆投资方的盈利要求迟早会产生矛盾,如果这一矛盾不解决,势必会影响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

这其中,民营美术馆藏品归属不清是近年来显现的新问题。按照我国的相关法规,在民政部注册的非营利性美术馆,无论其出资方是谁都必须接受社会监督,美术馆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盈利和收藏都属于公共财富,并不属于美术馆出资人。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民营美术馆没有固定的收藏经费,藏品归属亦不十分明确。在张子康看来,公私藏品划分不清不仅给美术馆,也给捐赠人造成了危害。一些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民营美术馆后,并不清楚这些作品的具体归属。如果捐赠时没有明确注明这些作品隶属于美术馆,那么它们就极有可能最终流向企业或个人,进而变成商品,这是具有欺骗性的,会给艺术家与美术馆留下潜在矛盾,不能实现美术馆的真正价值。“以美术馆的名义将艺术品商业化是一种非常短线的效应,这种短视造成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混乱。它会给公众带来困惑,使他们在购买艺术品时分不清什么是商业性艺术,什么是真正值得收藏的艺术,这也是造成艺术品贬值、艺术品市场泡沫的一个因素,会给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大问题。”张子康说。

梁克刚也表示,虽然有些民营美术馆的名声很大,却名不副实,操作极不规范,甚至堪称“耍鸡贼”。“他们通过建立美术馆大量宣传自己的私人藏品,却又不将这些藏品划归或捐赠给美术馆所有,甚至不主动建立美术馆的收藏,仅是以美术馆之名圈地、盖房、要政策,这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以公益之名行私利之实。”梁克刚说。

在藏品管理、藏品分离方面,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的做法值得业内借鉴。“喜马拉雅美术馆建馆以来,馆藏每件作品都与艺术家或捐赠者签订书面合约,明确是永久收藏,只能用作展览、研究、宣传方面。馆藏作品出库有严格程序及多方签字,并需要核实出库作品的使用目的。”王纯杰说。

“两会”制度形同虚设

其实对于普通观众说,美术馆藏品的多寡或许并不是其关注重点,一个好的展览或内容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可能会给其带来更多美的享受。“美术馆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是以优秀作品陈列为主的美术馆,第二阶段是推出新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精英化美术馆,第三阶段是产生重视艺术教育推广、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美术馆。”王纯杰说,藏品多少在当代美术馆中不是突出的问题,如东京的森美术馆、纽约的新美术馆等都是以不同主题的展览项目为主,并没有大量藏品。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览研究部主任陈绘也认为,藏品数量、公共教育活动更像是美术馆评价体系中的“普遍框架形式”,可以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但非唯一标准。“如果民营美术馆的藏品的确很少,更像展览馆,那它就应该暂时发挥展览馆的功能。这就好比我们在路边一间便民的口味小店吃饭,不能要求它提供米其林标准餐厅的服务一样。”陈绘说。

作为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标志、公众艺术教育推广的平合,美术馆必然要符合其公共性、专业性的发展要求。如何保证美术馆的品质和专业性?学术委员会和理事会制度的建立非常关键。据了解,我国绝大多数民营美术馆都设立了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制度,但其成员结构却非常单一,甚至全部为馆内人员,这无异于形同虚设。“学术委员会的专家首先要和美术馆的学术定位相一致,其次要有一定高度和广泛性,他们的综合实力决定了美术馆的展览质量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样,理事会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其涉及的人群越广,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张子康说。

王纯杰同样认为,民营美术馆要想获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与资助,其管理必须专业和规范,必须建立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理事会制度。“要想有公信力,理事会成员需要有社会人士和艺术界人士较大比例的参与,理事会规则和运作也不同于一般私人企业,必须规范化,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制,接受大量公共资源的民营美术馆理事会还应设有相关支持机构的列席位(无投票权)。理事会、艺术委员会、美术馆执行团队三方权责分明,各行其职,互相尊重,才能避免金钱主导文化,才能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王纯杰说。

以美术馆之名行画廊之实

造血之难、融资之困一直是困扰民营美术馆多年的难题。由于美术馆每年庞大的展览及运营费用,单一企业或个人支持的民营美术馆,在企业或个人的经济发生下滑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经费不稳定。“同额免税”以及基金会制度的缺失,注定了民营美术馆的先天不足,而我国在非营利组织税收法律体系方面的落后,又注定了民营美术馆的社会性远远不够。无论是靠自身造血或是靠单一的资本支撑,都让后天不给力的民营非营利美术馆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如何建立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链条?从北京今日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民营机构的现实来看,门票、原创设计品、艺术衍生品、餐饮、图书、场租等都是美术馆的资金来源,但仍难以满足其全部的运营所需。

“民营美术馆在中国太难了,我们是民营企业,就会有资金充足和资金不充足的时候。民营美术馆需要一个持续的支持,如果靠的只有一家企业,自然有很多弊病,不像国外有政府、企业、藏家、基金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馆长陆寻说。正是由于美术馆要依托某个经济体运营,于是就很容易成为某个经济体的背书单位,以致用美术馆来包装地产、包装文化公司甚至做画廊伪装的状况层出不穷。例如在南京,大量所谓民营馆其实是以销量字画为营生的画廊;在重庆,近20家所谓民营馆中真正具备美术馆概念、坚持做展览与活动的不超过5家……这也使得民营美术馆和画廊、艺术空间、文化中心等概念常常被混为一谈。

另一潜规则是,许多民营美术馆为了保证运营,会在美术馆的基础上再注册一家可以盈利的文化公司,以管理和买卖其艺术品、艺术衍生品,并像正常商业公司一样纳税。这实质上充当了画廊的角色。“美术馆的公益性质与画廊的私人盈利性质是不能混淆的,需要严格规范。以美术馆名义做画廊,利益主导严重损害了美术馆的质量和学术地位。同样披着美术馆外衣的画廊也破坏了艺术市场的公平竞争。美术馆购买的作品和艺术家捐赠给美术馆的作品都是公共财产,与企业或企业家私人收藏有严格区分。”王纯杰说。

在我国的民营美术馆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今天,轰轰烈烈的美术馆建设大潮固然可喜,但如何持续运营,坚持10年、20年甚至上百年,是摆在这些美术馆投资人和相关行业管理者面前的巨大考验。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