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該以何種姿勢圍觀“研究生賣涼皮”

2015-09-25
来源:光明網

  世界500強的外企部門主管,年薪20餘萬元,出差只坐飛機,酒店只住五星級。但為了創業,今年5月,27歲的莊棟決定辭職,離開上海。揣著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證,他重新站在母校對面那條名叫“金水路”的巷口,開始了新生活——賣涼皮。(9月24日《華商報》)

  一邊是年薪20餘萬的外企部門主管,一邊是再普通不過的涼皮攤主。兩種職業的反差之大,足以令人驚詫。這種反差不僅僅是職業上的,更是源自社會大環境下一種樸素的身份認定標准。畢竟,人們很難將名校畢業研究生與小攤小販聯系起來。這也是莊棟父母極力反對的緣由。但在另一方面,於當前“大眾創業”的社會背景下,莊棟又很容易被視為一個放低身段、務實的青年創業典范。

  以上的兩種觀點其實都能自圓其說,但一味強調任何一方的觀點,都可能失之偏頗,也難免落入先入為主的“標簽化”解讀窠臼之中。要知道,選擇哪一種職業規劃純粹是個人的自由,其是否合理也只能完全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評判才能確保不失真。

  在反對者看來,放棄高薪體面的職業,而選擇做底層的攤販創業,更多是沖動和急於求成。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反對意見,與當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所遭遇的非議已有了較大的變化。前者純粹是從“投入—產出”的利益回報來衡量,而後者當年的舉動一度被視為是給北大抹黑,以至於在其做出成績後,依然自謙“給北大丟人了”。這說明社會整體對於職業價值的認識其實是在進步的。

  不過,也需要看到的是,像這樣的跨行創業在今天仍是一件在觀念上冒險的事,它與傳統社會理念的沖突不容否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當前不利於激發創業、創新熱情的社會環境仍就真實存在。

  在支持者看來,這樣的創業故事為“大眾創業”時代樹立了積極的榜樣。但在肯定這一創業決心的同時,也要警惕過度誇大這類創業勵志故事的可複制性。值得玩味的一個數據是,智聯招聘此前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大學生創業項目中,最流行的並非科技、金融等傳統意義上的高技術含量項目,而是“送外賣”,甚至有60%多的大學生認為,如果他們創業,這將是自己的首選。那么,這樣的創業潮流之中,有多少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又具備多大的含金量,值得審視。

  其實莊棟的例子並不具備太多的借鑒價值,比如家庭負擔小,其親戚中有人在從事涼皮生意,已經研制出了自己的涼皮配方,其弟弟曾在多家世界級快餐連鎖企業擔任管理工作,有相關經驗,且店鋪也僅僅是他全部創業計劃中的一小部分。若無視這些客觀條件,而貿然“複制”,顯然不智。再說,莊棟的創業的成果究竟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可以預見,隨著創業環境的優化和社會寬容度的提升,像莊棟這樣的創業故事還會繼續上演,時代也確實需要驚心動魄的創業故事來激勵。但對於創業故事的解讀和圍觀還需冷靜與理性,一味點贊和一味否定都容易帶來負面性的社會後果,如增加社會的浮躁和盲目的創業風氣。在這個意義上,相較於創業“奇跡”,那些創業失敗的案例或更應該值得剖析。(作者:朱昌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