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供港生鮮”內銷,好孩子不變壞?

2015-09-25
来源:光明網

  近日,記者從“2016年度供港生鮮招標發布會”獲悉,在足額保障香港市場的前提下,明年將有200億元供港生鮮產品投放國內市場,包括北上廣深及長三角、珠三角的60萬居民將首先開始享用。產品覆蓋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面油及調味品等。(9月24日 國際在線)

  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消費者自然杯弓蛇影。這些年,國人跑到鄰居家裏去買油買面的冷笑話,不斷上演為出境遊中的悲愴現實。這既弄得一些國內標准很丟人,也讓一眾中國廠家眼紅得牙癢癢。電飯煲馬桶蓋倒也罷了,連大米和醬油也“全球購”,這讓成熟的商品市場情何以堪?

  “供港生鮮”來了,這對於處在食品焦慮階段的市民來說,是個讓人心安的好消息。自1962年原對外經濟貿易部(現商務部)和鐵道部開通“三趟快車”,為港澳供應鮮活商品至今,供港食品以99.999%抽檢合格率,鑄造了一個時代的傳奇。令人豔羨又稱奇的是——目前香港市場95%的活豬、100%的活牛、33%的活雞、100%的河鮮產品、90%的蔬菜、70%以上的面粉都由內地供應。如此大范圍的供應量,仍舊達到“五個9”的安全率,即使在全世界,都可以算得上是真金白銀的“傳奇”。回頭想想,這個“傳奇”又令人黯然神傷,同樣的廠家、同樣的市場,也許差別的只是終端價格,但問題是,為了食品安全,內地消費者也未必接受不了稍高的價格體系,可為什麼,我們就是享受不了舌尖上“五個9”的安全率呢?

  有人說,“如果說港人食品是一個時代的傳奇,我們可能過去十年就是一個時代的恐慌。”這話也許有些誇張,當然也不是說“供港生鮮”需要原罪,而是我們明明可以做到、明明可以做好,卻在某些領域放任著監管、忽略著秩序。據說供港的茄子,一株只允許生長3根茄子,多出的就要打掉,確保長出的茄子尺寸大小均勻;但其實內地消費者未必如此講究,只要保障茄子是安全的、是幹淨衛生的,也就罷了。大小也好,美觀也好,都是底線之上的訴求。

  真正的問題其實就兩個:第一,“供港生鮮”質量過硬,並非就是標准天下第一。比如以臘肉為例,內地標准明顯高於供港標准(供港標准亞硝酸鹽要求不高於200ppm,而內地要求亞硝酸鹽不高於30ppm);再以大米為例,日本檢測范圍明顯更為廣泛(日本要求檢測579項指標,而國內標准檢測項目在50項左右)。可為什麼,“供港生鮮”還是整體質量優良呢?第二,“供港生鮮”很多來自內地,說明內地食品企業的質控體系與生產能力,完全夠得上“國際一流”的水准,那麼,為什麼內地市場還是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問題頻發而公信掃地?

  道理並不複雜,曆史也早就證明:一切內外有別的“貨物”,多在於監管之嚴苛,然後生產者心存戒律,良性循環之後,就成了毋庸操心的慣例。一句話,供港產品之所以長期保持99.999%合格率,在於國檢強大、持續、有公共財政保障的監管體系。數年前,我們當記得光明總裁對頻繁國家抽查的抱怨,“對乳制品抽查太頻繁 這麼查會死人”。飛行檢查也好,常態監督也罷,如果當真無縫到位,抱怨就會化為壓力,壓力就傳遞為保障質量安全的動力。

  “供港生鮮”內銷,要讓好孩子不變壞,更要讓壞孩子見賢思齊去學好。這兩點,都挺難,但,再難也得向前。還是那句老話:食品安全,人命關天! (作者:鄧海建)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