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騰沖 松山 畹町尋訪滇西抗日遺蹟

2015-10-12
来源:香港商報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是遠征軍入緬作戰73周年,也是滇西抗戰勝利71周年。1941年12月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滇緬印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份。1942年5月,日軍從緬甸向滇西進攻,占領了怒江以西的地方,雲南成為抗日戰爭的最前線。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發動滇西反攻,同年9月14日將日軍全部消滅,收復了騰沖,是抗戰爆發以來首個光復的縣城。香港商報記者 王珈莉
 
  騰沖:10萬遠征軍名錄上牆
 
  位於騰沖縣城的滇西抗戰紀念館,館內收藏了近10萬件各類抗戰文物,展出了23000件當年戰役的物品及相關資料。紀念館入場處的銅像展示了滇西抗戰三股重要力量,分別為盟軍、遠征軍及騰沖民眾,象徵三大力量互相支援;銅像背后的三幅牆,掛上過千頂戰士們曾戴過的鋼盔。展出內容分為抗戰后方、御敵前線、怒江對峙、絕地反攻、逐寇出境和祈願和平6個部分,其中一個實境呈現區,重現了當年仰攻高黎貢山、焦土騰沖及血戰松山的情境。紀念館外建有中國遠征軍名錄牆,刻了103141名參與滇西抗戰的中國遠征軍、盟軍將士、地方抗戰游擊隊、地方參戰傷亡民眾、協同參戰部隊人員的姓名。
 
 
  騰沖戰役是中國遠征軍死傷最多的戰場之一,遠征軍有9000多人戰死,日軍則2000多人陣亡。為紀念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在騰沖縣建造國殤墓園,墓園內有3346塊騰沖戰役陣亡將士及19名美國盟軍將士墓碑,亦有19位在緬甸陣亡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
 
  騰沖戰役對騰沖縣造成嚴重破壞,但位於騰沖城郊的和順古鎮卻仍然保持完整。抗日期間,有華僑捐贈了一部收音機放在和順圖書館內,令當地居民及知識分子可以靠聽收音機知道當時最新的抗日情況。
 
  松山戰役遺址保存最完好
 
  1937年7月,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封鎖了中國沿海主要港口及東部陸路交通干線,滇越鐵路也因越南淪陷而被截斷,在中國的戰略大后方開辟新的國際交通線成為了當務之急。滇緬公路是一條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國際通道,從雲南昆明經畹町通往緬甸的臘戍,全長1146.1公里。抗戰期間成為海外戰略物資運向中國的唯一通道,被稱為「抗日輸血管道」。1942年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作戰失利,滇緬公路被切斷,至1944年,公路再次開通。
 
 
  經滇緬公路前往龍陵縣,到達滇西抗戰的主戰場--松山。松山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雄踞怒江西岸,為滇緬公路的咽喉,被稱為「東方直布羅陀」。1942年,日軍占領雲南怒江以西,包括龍陵松山,中國遠征軍炸斷怒江上的惠通橋,雙方隔江對峙多年。兩軍對峙期間,駐守松山的日軍113聯隊在怒江西岸以松山主峰為核心沿滇緬公路修築了一個縱深數十公里的強大防御體系。1944年6月4日,遠征軍進行反攻,8月初,初次圍攻松山主峰,因堡壘過於堅固,遠征軍久攻不克,后改從山下挖道直達松山主峰子高地敵堡底下,并塞上炸藥炸毀日軍堡壘;及至9月7日取得完全勝利,歷時3個月零3天。松山反攻戰是滇西抗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整場戰役遠征軍傷亡人數達7763人,斃殺日軍1288人。
 
  松山戰役遺址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共有69個遺址,815個遺蹟,保存完好的戰壕約13200米;在大小松山、黃土坡等大小7個高地上,地堡、戰壕、彈坑等隨地可見。在松山主峰子高地南側小松山的山坡上,有402尊由雕塑家李春華創作及捐贈的中國遠征軍雕塑群。雕塑群由夏裝士兵、秋冬裝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戰車、女兵、盟軍、老兵、戰馬、將軍、駐印軍12個方陣組成,代表當年參戰的遠征軍。
 
  龍陵董家溝佐證慰安婦悲史
 
  抗日戰爭期間,不少婦女被日軍強迫做慰安婦。在龍陵的董家溝,完整地保留了當日的日軍慰安所,并改建成展覽館,向民眾展示這段慘痛歷史,同時是對日本推行的慰安所制度,提供有力佐證和控訴。
 
  董家溝慰安所是目前國內僅存、規模較大的日軍慰安所之一。董家溝28號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築,四圈是兩層木結構建築,中間包圍著一個天井。1942年日軍占領龍陵后,院子被強占為「軍人服務社」,實際上是日軍慰安所。1942年至1944年間,慰安所長期住有從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被日軍強擄、強征而來的大批慰安婦,她們在慰安所內不分晝夜為日軍提供「服務」,并需輪流到其它地區的慰安所。松山抗戰遺址管理員黃定東指,當時慰安婦的人生自由受到限制,亦受到很多傷害,因為1944年10月,遠征軍收復滇西,很多慰安婦被日軍槍殺或強逼服毒自殺。
 
  畹町紀念碑緬懷僑胞功績
 
  滇西抗戰的另一重要抗戰地--畹町,是雲南邊境重鎮。位於畹町與緬甸九谷交界的界河上,有一條中緬兩國的界河橋--畹町橋,它既是中緬友誼名橋,又是抗戰名橋、商貿名橋,是滇緬公路之鎖匙、中印公路之紐帶。「七七事變」后,中國與國際聯繫的陸海通道絕大多數被日軍封鎖,為打通國際交通線,滇西民眾於1938年8月修築起滇緬公路,通過畹町橋與緬甸境內公路相連。1942年春,日軍入侵緬甸,十萬名中國遠征軍透過畹町橋出境抗日。1945年1月20日,中國軍隊將日軍趕出畹町,橋亦毀於戰火;同月,重建貝雷式鋼架橋。
 
 
  滇緬公路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這也是一條用滇西二十萬民眾血肉之軀築成的公路。工程初竣時,急需大批汽車司機和修理工,國民政府當時致電南洋華僑籌賬祖國難民總會,代為招募華僑青年回國支援抗戰,在1939年2月至8月間共招募3200多名華僑機工。抗戰期間,有1000多名南洋機工犧牲在滇緬公路上,另有1000多人抗戰勝利后回到僑居國,有1000多人則留在國內。
 
  為彰顯海外僑胞的愛國情懷,紀念緬懷南洋華僑機工的豐功偉績,南洋華僑機工后代林曉昌倡議及出資修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紀念碑坐落在畹町森林公園東側,由下至上主要包括三部分,六十級臺階寓意抗戰勝利60周年;4方平臺建有陳嘉庚的銅像,銅像背后是仿北京九龍壁雕刻的九龍圖案,意為海外僑胞也是「龍的傳人」;主體碑高16米、碑的最上方有4條金色橫帶,代表抗戰時期的四萬名同胞,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榮譽紀念章鑲嵌其間,代表華僑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抗戰。
 
  吳寶璋講抗戰史
 
  雲南省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戰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吳寶璋表示,雲南在抗戰期間,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大后方、結合部、最前線」,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說,怒江防線一開始,蔣介石曾經想丟掉怒江,退守瀾滄江,后來官員李根源據理力爭,「瀾滄江不可守,你要守就守在怒江」,認為如果日軍當日拿下保山,很快沿路到昆明,因為一路沒有多少可以防御。若昆明一失守,整個當時中國的抗戰大局,需要重新書寫。
 
  吳寶璋詳述,中國抗戰爆發后,沿海城市相繼淪陷,工廠、企業、機關、學校、難民等紛紛前往雲南,雲南就成了抗戰的大后方。他指出,作為大后方,雲南人民敢於擔當,抗戰時期,迅速派出滇軍出省抗戰,共參與20多場戰役。雲南也是中國對外的重要及唯一的交通通道,共有四條對外交通通道,包括滇越鐵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線及中印公路,主要用以運輸中國軍事裝備及民用物資。
 
  他指,雲南省作為結合部,從1942年年初開始,中國派出十萬多名遠征軍出征緬甸,后來形成了中緬印戰場。結合部充分體現了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一個直接的連接帶。他續指,雲南省在抗戰中后期,成為了前線,也是抗戰重要的根據地,農業、工業、教育等方面在抗戰期間起了支撐作用及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日老兵盧彩文
 
  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曾經參與滇緬會戰的老兵至今仍為保家衛國感到光榮。現年90歲的中國遠征軍老兵盧彩文憶述,當年雲南省騰沖淪陷后,日軍所到之處「搶光、殺光、燒光,雞犬不留」。當時只有16歲的他,認為作為中國人,「國家有難,全民族應共同承擔」。他選擇離開校園走上戰場,負責收集日軍情報,后因成功從漢奸孫振邦處獲取重要情報,被擢升為中尉。他更獲邀出席今年9月3日的閱兵儀式,直言:「真的太光榮了。」
 
 
  1942年,盧彩文家鄉騰沖被日軍占領,16歲的他加入黃埔軍校,一年課程畢業后,加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滇西戰士工作干部訓練團,后被派駐騰沖負責偵察敵軍、策反敵軍的工作。他說:「眼睛看到、耳朵聽到日本人的暴行,我們心里面不能平息。」他憶述同學當時的一句話:「走!打回家鄉去!我們生,家鄉就不能收復;我們死,家鄉就能收復。」
 
  他憶述,日軍使用殘暴手段殺害民眾,完全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待,曾目睹日軍殺4人。當時騰沖商業發達,有「小上海」之稱,日軍到騰沖后,想要甚麼就搶甚麼,如珠寶等。
 
  抗戰期間,盧彩文雖然不用上戰場殺敵,但擔任諜戰科的工作同樣危險。他說,不少同班同學在蒐集資料時犧牲,亦見過另一組同學,因被漢奸告密,日軍審問時,所有人寧死不屈,最終全組被日軍折磨至死。另有一名偵察兵,同樣因漢奸告密而被捕,日軍把鹽水灌進他肚子里,再在其肚上施壓,結果血水、鹽水均流出來,幾個小時后便死亡。
 
  盧彩文說,從軍時負責對一個本身是騰沖人,但在日本憲兵隊的漢奸孫振邦進行策反工作。他說,當時希望令孫支援中國軍隊,故先通過第三者說服他,表示中國軍隊將進行大反攻,期望孫可暗中將日軍情報交予他。為了解清楚孫振邦是否虛情假意,他獨自到孫家見面,當時他看到很多日本人,但仍要扮作看不到,「當時心里很忐忑,但外表要顯得很穩重的樣子」。他向孫振邦表明:「中國軍隊要反攻,你應不應該找一條后路。如果你想找一條后路,我們可以保障你身家性命的安全;你不願意做,我們不勉強。」后來孫振邦願意替中國軍隊工作,把日本人的地域情況,及他知道的日軍情況,告知盧彩文。盧彩文再把情報交予總部,不久他便被升為中尉。
 
  盧彩文於1945年退伍后,重返校園讀書,后來當了40年語文老師。今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邀請了部分國民黨抗戰老兵參加,盧彩文當日也有出席,坐在第10號車上,接受國家主席習近平檢閱。他坦言:「做夢也想不到。」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