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參加今年7月至9月雅思考試的三百多名中國學生,近日被雅思取消了成績。對此,雅思官方答覆是:「調查結果顯示您違反了雅思考試的相關規定,我們將永久取消您這次考試的成績。」這個消息,對於很多期望於出國留學深造的中國學生來說,不吝於晴天霹靂。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中國考生被列入「黑名單」之中了。除了雅思,GRE、SAT等出國留學的重要考試,近年里都曾經傳出了中國學生被「取消成績」的新聞。
尽管有許多考生指責,這是國外的考試機構對中國學生的歧視。但是,在每年數以萬計的中國考生中,僅有數百名考生的成績被取消,顯然說明這樣的「歧視」并不是冲著全體中國考生來的。况且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留學考試市場在華不斷擴大的今天,恐怕沒有任何一個考試機構願意「得罪」全體中國考生。那麼,「取消成績」的疑雲或許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考試之所以被全球所承認的立足之本——考試的公平性及有效性已經受到了挑戰。
擅長考試背后是體制頑疾
中國學生之擅長「考試」,已經是全球聞名。數年前大紅的電影《中國合夥人》中,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橋段,就是主角飾演的培訓機構創辦人,聲情并茂的向美國的考試機構負責人訴說中國學生為了考試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終打動了美國人。電影情節雖然有所浪漫和美化,但是對於無數為了出國留學而埋頭苦讀的中國學生來說,這一情節確實令很多人心有戚戚。但問題是,中國學生的苦讀背后,其指向的目標往往并不是提高語言水平,而僅僅是通過考試:首先,中國學生往往能夠在閱讀、寫作等大量練習后可以快速提高的環節取得高分,但是卻常常難以在聽力、口語等需要實際應用的環節快速提高;其次,是中國學生為了應對考試,開發和總結了各種各樣的考試技巧,押題、背誦範文等手段在幫助學生取得高分的同時,也會造成抄襲、雷同等作弊的嫌疑。這也是為何許多國外高校不時反映,某些中國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與考試結果并不匹配。而這一問題隨著近些年來的出國低齡化,而表現得愈加強烈。
是次的雅思風波,表現出的仍是中國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一系列頑疾:功利主義、唯分數論、唯考試論,卻忽視了教育培育人才、培育思想與創新的最終目的。其實,屠呦呦以「三無人員」身份榮獲諾獎的經歷已經告訴我們,留學經驗、博士學位、院士待遇都不是取得科學成就的基礎,而唯有創新思維,以及對科學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是能夠取得科學成就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始終是內地教育最需要反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