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安卡拉恐襲的前因後果

2015-10-30
来源:光明日報

  土耳其地處亞歐十字路上,是中東最早實現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安卡拉是土耳其首都,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5年10月10日上午,安卡拉中央火車站站前發生自殺式連環爆炸,造成102人遇難,200多人受傷。此次恐怖分子血洗安卡拉火車站,從傷亡規模及作案性質看,應屬土耳其現代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堪稱土版“9·11”。

  土耳其警方查實,此次連環爆炸,恐怖分子使用約2.3公斤TNT,混入數百顆鋼珠,以增大殺傷力;炸彈被裝入拉杆箱放置於車站出口處引爆。同惡相濟,自絕於天。“10·10”案的作案手法與2003年馬德裏“3·11”火車恐怖爆炸、2005年倫敦“7·7”地鐵爆炸、2008年“11·26”孟買恐怖襲擊大案、2010年“3·29”莫斯科地鐵爆炸、2013年波士頓連環爆炸等驚天大案同出一轍。

  2015年以來,土耳其屢遭恐怖襲擊:地區不分“南”“北”,平民不論“俗”“教”,恐怖分子大開殺戒,企圖收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視覺沖擊之效,對更多人形成震懾,實現獲勝的自我實現感。此種反人類罪行,十幾年前即為美國戰略思想家布熱津斯基識破:恐怖主義獲得了“非對稱戰爭的政治等價物”——“以極低的代價給強者制造癱瘓性恐慌”。

  善不妄來,惡不空發。安卡拉連環爆炸之發生,顯然與該國的政情、選情、輿情、社情、民情、教情密切相關。布熱津斯基早在2003年即已深度觸及該國的政治危機根源:“庫爾德種族問題和潛在的伊斯蘭宗教問題或使土耳其成為造成地區困境的一大因素。”

  近幾年,土耳其的朝野、政教、黨派、族際等關系確實錯綜複雜:政府與庫爾德工人黨的談談打打、民族主義勢力與政府圍繞庫爾德問題的磕磕絆絆、執政黨與在野黨圍繞組閣的討價還價、政府打擊IS的虛虛實實及由此引發的與庫爾德人的齟齬等,埋下了政局與社會動蕩隱患。

  在安卡拉這一承載著幾方政治勢力博弈的隱形戰場上,硝煙彌漫,撲朔迷離。土耳其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漢·帕穆克警告說,國家有陷入內戰的危險。國際輿論也多認為,土正陷入難以應付的危機,險相叢生。

  一是中東大亂局及征伐“伊斯蘭國”的戰火蔓延,土孤立於充滿敵意的周邊環境。在多條相互沖突的戰線上作戰,難以將長期盟友、投機夥伴、隱蔽對手及公開敵人區分開來。

  二是國內安全防線存在巨大漏洞,伊斯坦布爾、安卡拉、伊茲密爾等大城市的安保水平較之歐美發達國家差距頗大,尚待進一步加強、完善。

  三是強力部門耳目失靈,對恐情掌握及研判有重大失誤。警方事前已獲取情報,但未及時預警。反對黨據此譏笑政府,“連鳥在市中心飛過都能知曉的國家,竟然不能阻止一場屠殺。”

  四是土伊、土敘邊境安全形勢嚴峻,且毗鄰“伊斯蘭國”首都拉卡,戰區位置格外重要。亟須升級邊境安保體系、加強國土安全,以禦恐怖分子於國門之外。

  總之,“10·10”連環爆炸案對埃爾多安政府構成棘手挑戰。面對恐情蔓延,邊陲聳動,官方被迫拉響不同顏色的反恐警報,其造成的社會恐慌進一步渲染了恐怖主義幽靈的可怕影響:影響經濟發展、加劇社會動亂、癱瘓運輸動脈、破壞政局穩定,激化民族矛盾、惡化邊境安全,大規模抗議此起彼伏,沖擊即將舉行的大選。

  土耳其輿論嘩然、遷怒政府、問責當局,何時長纓入手,縛將戎主,還我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緣於此,亡羊補牢、攘外安內,謀劃長治久安之策,顯然上升為安卡拉當局的核心要務。去弊當治其本,從亂到治,可則因,否則革,即將到來的大選將是各黨各派的一場大考。

  (作者:陸忠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