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30日,一架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Kogalymavia)A-321“空中客車”客機在埃及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起飛後23分鍾失聯,後被發現墜毀在埃及西奈半島,機上217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除3名烏克蘭公民外都是俄羅斯人,其中多數為聖彼得堡遊客)全部遇難。
事發後和“伊斯蘭國”(IS)有關、長期活躍於埃及西奈半島上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西奈省”(SinaiProvince)隨即在網絡社交平台用多種語言宣布“支持這次行動”,並表示此舉意在報複俄羅斯在敘利亞針對IS的軍事行動,這一聲明被國際媒體普遍解讀為“IS聲稱擊落了俄羅斯民航客機”。
其實據法國《快報》援引中東及恐怖主義問題專家吉戴爾(M athieuGuidère)的解讀,“西奈省”在網絡社交平台所發聲明,對客機墜毀事件使用了“允許”、“支持”擊毀的措辭,而非外界所普遍傳播的“負責”或“擊落”,這充其量可被解讀為幸災樂禍,以及他們寧願相信這是一次“聖戰”的成果,而非機械故障或人為操縱失誤所致的航空事故。即便他們真的宣稱“擊落”、“負責”,那也只是一面之詞,事實上不論洛克比空難還是“9·11”,在事發之初都有多個極端組織“認領”,其目的一是制造新聞轟動。曾有恐怖組織宣稱“不上新聞頭條我們就只能等死”,從而擴大自身影響力並吸引人力、財力的集聚,二是炫耀自身實力並形成威懾,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恫嚇效果。
那么飛機墜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俄羅斯航空運輸署代理主任、事故現場調查組負責人內拉德科(Alexandre N eradko)稱,鑒於飛機殘骸散布很廣,飛機可能在空中業已解體。法國航空專家波拉克(M ichelPolacco)也分析認為,飛機“在航線上發生爆炸”的可能性不小,鑒於恐怖組織不可能擁有足以擊落30000英尺(約9000米)高空飛行客機的遠程地空導彈,如果確系恐怖襲擊,則很可能采用了在飛機或隨身行李中塞炸彈的做法。波拉克認為,埃及地面航空案件漏洞很多,可乘之機是有的。
但俄羅斯交通部長索科洛夫(M axim e Sokolov)和埃及總理謝裏夫·伊斯梅爾(Chérif Ism al)迄今都表示“目前沒有任何線索足以證實飛機墜毀原因是恐怖襲擊”,後者更明確宣稱,自己支持墜毀系人為事故所致的觀點。
認為“事故致墜”者指出,失事飛機1997年就開始服役,是機齡高達18歲的“大齡飛機”,且該機最初隸屬於黎巴嫩M EA航空公司,後來轉包給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後者是一家以包機業務為主、年乘客總數僅排俄羅斯第19位的小公司。埃及民航官員稱飛機墜毀前機長曾通報通信系統技術故障,而早在2011年8月,時任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Sergey Ivanov)就曾指出,俄羅斯中小型航空公司空難頻繁、事故不斷,其背後原因是飛機嚴重老化、有經驗飛行員嚴重匱乏、航空管理體系嚴重缺位等。當時分析家還指出,相對於使用俄制客機的公司,使用空客等進口飛機和包租外國飛機的小型俄羅斯航空公司安全系數還相對較高,許多俄羅斯乘客也習慣於通過“挑機型”回避航空安全風險。但此次事故表明,這種經驗已經不再那么靈光:2011年時空客系列服役年齡約為9-14年,而此次墜毀的A321顯然“老”得多,且包機本身就比自己擁有的客機要“顯老”,更容易出事。
至於科加雷姆發言人的說辭並不具備說服力———身為航空承運人的他們,面對俄羅斯民航史上傷亡最慘烈的一次空難,他們當然希望這是一起“恐怖襲擊”,而非一起他們需要負全責的機械事故或人為操縱事故。
目前正如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所言,目前調查才剛剛開始,“結果還得等”,暫時“一切可能都無法被排除”,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航班墜毀,暫時不宜下任何結論。至於等待時間,照俄羅斯、敘利亞及空客三方面專家所言,“至少要等幾個月”,即便佩斯科夫所稱“初步結果”,恐怕也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出來。(作者: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