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之际,作家胡世博,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创作出了一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血,滚烫的血》。作品以綦江扶欢山寨“土匪”被川军招安后,开赴抗日前线,投入到全民抗战的洪流之中,以殉难者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惨烈而悲壮的抗日英雄赞歌。在叙写战争给人们心灵重创的同时,突出了闪耀在战争环境下璀璨的人性光辉。作品以朴实的叙述、低调的笔墨处理人与战争的关系,还原了民族历史,张扬了民族精神。
读小说,首先想到的是读一个好故事,小说介入现实的方式也是通过故事来完成的。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大会上的演讲中,曾多次提到,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可见,讲好故事,对于小说创作有多么重要。《血,滚烫的血》为我们娓娓讲述了川军与日本鬼子、伪军短兵相接,英勇奋战,视死如归 ,将滚烫的血洒在了卫国战争的战场上。这部作品以多元的视角、和细腻呈献,让读者对战争、对人性、对生活,特别是对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是,这部小说写战争背景下独特的人物命运、人物性格,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大批不同地位、不同性别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面人物:杨槐团长、张羽将军、周参谋、杨雄松、赵华彬等抗日川军首领和骨干分子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对一群女性形象的刻画独具匠心。如杨槐夫人李小玲,年轻美貌的刘玉花、张秋萍、香妹子,以及后来的王守兰等。最为杰出的男人是张羽将军,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很有军事才能,又爱兵如兄弟,深得部下爱戴。再如李小玲,她慈爱善良,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忍辱负重,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于一身。反面人物: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日本指挥官于田一郎和冢明太郎,心狠手辣,奸诈多疑;丧尽天良的日本特务刘艳艳,诡计多端,背信弃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对敌人伪善的嘴脸,丑恶的灵魂给以无情地揭露和鞭笞。
关于杨雄松与王守兰在特殊环境下偷吃禁果,是他们同生死,共患难之情绽开的一朵绚烂的人性之花,这也是作家闯入禁区的一个可喜的尝试。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她的作品《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的后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时常觉得,简单和呆板的事实,不见得会比人们模糊的感受、传言和想象更接近真相。为什么要强调这些事实呢,这只会掩盖我们的感受而已。从这些感受的演变过程 ,才是令我着迷的。”似乎她在阐明自己写作的心态,的确,她更迷恋内心的真实,迷恋那些潜藏在记忆深处悲痛的碎片。于是,抵抗遗忘便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必然选择。胡世博也是这样的作家,《血,滚烫的血》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几乎都是真实的,因此,给读者以清晰的感受,令人着迷。
运用传统的挽联形式哀悼抗日英灵,以歌颂、描述烈士功德和生平,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慰勉。现摘录为在戴布镇战斗中牺牲的杨槐等15位英烈写挽联的一段描写于后:“戴布镇一位教书先生为战死的英雄写了挽联,挂在灵堂两侧的是:‘长天流泪哭英烈;大地披纱祭国殇。’杨槐遗像两侧的挽联是:‘举义旗,英武男儿聚众扶欢坝;杀鬼子,滚烫热血洒尽戴布场。’小战士霍华永画像两侧的挽联是:‘小孩儿忠心报国斗魔鬼;大英雄赤胆护民献青春。’其他十三位英雄也挂上了挽联。”
残酷的时局造就了中国当代杰出的一批批英雄,他们用生命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生命的尊严。缅怀那些昔日的英雄,并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我们没有理由不永远记住那些舍生成仁的英雄,并把他们安放在心内最神圣的位置,就像安放我们自己的灵魂。
内容提要:
小说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背景,描绘了渝南綦江山区的“强盗”被招安组建为川军义勇团出川抗日。勇士们在台儿庄、豫鄂边山区,苏南平原以及远征缅甸各个战场奋勇杀敌,舍身报国的英雄事迹。义勇团团长杨槐及不少勇士血洒山河,尸横他乡。战斗中,义勇团与豫南抗日名将张羽率领的羽字军结成生死友谊,并肩斗倭寇、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小说还描写了抗日勇士离别妻儿父母,慷慨奔赴战场,以死报国;家中亲人翘首盼望,终不见亲人归来的凄凉情景……
作者简介
张 健
重庆作家,曾主持编写《綦江历史文化知识集萃》《抗战綦江》《抗战綦江历史档案文献》(重庆出版社出版)。
胡世博
重庆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厂长杜金虎》《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调查》,故事集《不该发生的故事》,长篇小说《白云观传奇》《古剑山恩仇》《娃娃县太爷》《填四川》《湖广会馆》《下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