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道德激勵有時比簡單譴責更有力量

2016-01-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毛建國

  1月14日,一條微博引發關注。視頻上顯示:在鄭州97路公交車上,一個小姑娘“教育”出言不遜的姥爺:車沒進站,不能攔門上車,你再這樣以后不用來接我了,并替老人向公交車長道歉。網友紛紛為小姑娘點贊,有公益組織也給小姑娘送去了5000元正能量獎金。

  當我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時,其實可為師者也包括孩子。這在公共文明上的表現尤其明顯。到了公共空間,很多人痛恨一些成年人不注重社會公德,可再看看孩子,陰郁的心情立馬晴朗起來,很多孩子不僅很有文明禮貌,而且很有文明原則,會及時“干涉”家長的不文明言行。

  鄭州這位小姑娘就是如此,天真的孩子總算挽回了一點文明的面子。這里不禁想到了李娜講過的一個故事。在奪得法網女單冠軍后,李娜講了一件事:在德國的一個深夜里,一個人在等紅綠燈,雖然沒有車,但這個人還是在等綠燈;旁邊人問為什么不走,這個人回答如果我走了,這時恰好有個小孩在窗戶里看到了,我就是個不好的榜樣。這個鄭州的小姑娘,以及李娜講的那個德國人,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沒有思考不對,僅有一種思考不妥。應該看到,人間自有正氣在。幾乎在所有的文明事件中,輿論都給予了正義的譴責。道德有時是批出來的,當然離不開批判視角,可是僅有批判也不行。因為現實和人心都是十分復雜的,而且批判也存在蒼白的一面,很多時候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道德譴責往往只對講道德的人適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還應該換一個思路,建構一種道德激勵機制。

  不要小看了道德激勵的正向作用。一個小人橫行的空間里,其實未必是壞人有多大力量,往往是好人善舉得不到鼓勵和肯定。這些年來,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不讓投機者得利,不讓老實人吃虧。其實這只是社會的底線要求,從確立高線導向上講,還應該努力讓“老實人得利”。如果老實人得到肯定,良幣的價值得到張揚,好人的力量強大了,壞人的力量自然削弱了。

  激勵是存在滲透作用的,經濟學在根本上就是對激勵措施的研究。當激勵成為“現代生活的基石”時,很多問題也就走向了可控狀態。有統計表明,現在報刊上出現“激勵”這個詞,次數遠遠高于過去。這種激勵作用,對于孩子的道德養成,有著更明顯的作用。在教育上有一個說法,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話可能有一點夸張,但誰也無法否認,如果一個孩子的文明行為及時得到肯定和激勵,顯然會加劇文明的固化,且給其他孩子釋放出示范效應。

  公益組織獎勵這位鄭州小姑娘,正體現了一種道德激勵。現在很多企業都富有社會責任感,在公益事業上投入很大。道德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思想的銹蝕是最大的銹蝕,有責任有眼光的企業在做公益事業時,不妨也考慮一下道德建設。如果形成一個良好機制,道德充分激勵,無良就會抵制。道德激勵是沒有門檻的,不是所有人都能設立基金,但每個人都可以道德激勵。在面對道德善舉時,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溫柔的眼神,會產生強大的滲透力。

  道德激勵比簡單譴責有時還要有力。有一個流傳度很廣的小故事,春風和寒風都想吹開人的衣服,最終春風依靠溫暖的力量取勝。這里不是否認道德譴責的力量,而是想強調,在道德建設中既要有譴責也要有激勵。愛心激勵帶來的溫暖,有時比嚴苛的譴責還要觸及靈魂。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