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擁核的朝鮮才不會是中國“盟友”

2016-02-19
来源:觀察者網

  近期中韓圍繞薩德議題爭執不下,朝韓劍拔弩張,美國大軍進入東北亞,日韓伺機而動,人們似乎忘記了這一切是因“核”而生。再者,隨著金正恩上台以來連續進行兩次核試驗,並把擁核寫進憲法,外交上持之以恒地推進其核擁有國的戰略目標,“朝鮮棄核悲觀”論漸成氣候。從目前各國政策角力上來看,各國除了外交立場的宣誓外,似乎也找不到合適的辦法促使朝鮮棄核。朝鮮甚至通過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局部挑起了中美關系和中韓關系的矛盾,各國的戰略沖突使得各攸關國聯手促使朝鮮棄核的可能性在當前幾乎不存在,朝鮮離擁核的目標似乎更進了一步。因此,從理論與現實政策上指出朝鮮棄核仍然是一個必然結果尤為重要。

  朝鮮“棄核悲觀論”的觀點極為危險

  朝鮮棄核悲觀論的論據形形色色,其最主要依據有兩個。第一個依據是朝鮮已經進行了核試驗,已經成了擁核國,怎麼讓他放棄?特別是伴隨著外界(包括中國在內)對朝鮮行為影響的力量越來越小,堅持朝鮮必須棄核似乎成了“瞪著眼睛說瞎話”。第二個依據就是朝鮮擁核在戰略上對中國不是什麼壞事情,因為朝鮮宣稱其擁核是因為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不得不自保的舉措。中國崛起面對美國的壓力顯而易見,因此這種觀點認為擁核的朝鮮可以成為中國對付美國圍堵的“盟友”,因此主張朝鮮也就不用棄核。

  這種悲觀論觀點不僅在中國有。韓國近幾年在處理與朝鮮關系上將核問題與其他議題脫鉤的看法也很典型。韓國的依據是上述第一種觀點,也是金正恩上台以來朝鮮在擁核道路上所著力營造的。第二種觀點則是朝鮮在發展對華關系時漫天要價的心理根源。這兩種觀點助推了朝鮮在擁核的非理性道路上狂奔。然而這兩個依據客觀上均脫離事實。

  擁核國成功棄核有例在先

  世界上真沒有國家在擁核後棄核的先例嗎?當然不是。最典型的要數烏克蘭和南非棄核的成功案例。烏克蘭是原蘇聯境內部署有戰略核武器的4個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解體後,烏繼承了在其領土上的176枚洲際導彈(可攜帶1240枚核彈頭),42架戰略轟炸機(攜帶336枚核彈頭)以及數百件戰術核武器。這樣,烏克蘭就成為世界上繼美、俄之後的第三個核大國。但是隨著1994年1月14日,俄、美、烏在莫斯科簽署了銷毀烏境內核武的三方協議,烏克蘭開始逐步銷毀境內的發射井,並把卸下的1300枚核彈頭和600多枚巡航導彈的彈頭運往俄羅斯。2001年10月30日,烏克蘭銷毀了境內最後一口以固體燃料為動力的SS-24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烏克蘭正式成為一個無核國家。

  從南非來看,其鈾儲量居世界前列,鈾開發比現在許多擁核國都要早。1948年,南非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1959年,南非在距首都比勒陀利亞不遠的佩林達巴建立了核研究中心。1969年,南非順利完成鈾濃縮的一系列試驗室試驗,並建設小型鈾濃縮試驗廠。1970年,在佩林達巴附近的瓦林達巴成立了鈾濃縮公司。1979年1月,第一批高濃縮鈾(80%的U-235)問世。同年,南非政府正式向武器裝備采購局下達了核武器研制任務。1982年12月,南非武器裝備采購局下屬的肯德隆·西弗科爾公司(後改名為雅韋納公司)制成了第一個核爆炸裝置。1985年,南非政府決定共制造7個槍型核爆炸裝置,實際上制成6個。到1988年以前,武器裝備采購局成立了相應的核武器制造企業。但是隨著國際社會的努力,1990年2月26日,南非德·克勒克總統簽署了終止核計劃的最後命令。1990年7月開始拆除核爆炸裝置,1991年中期拆除完畢。並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人員對其與核武器計劃有關的設備進行了檢查。

  擁核的朝鮮對中國百害無一利

  所謂朝鮮擁核是戰略上幫助中國抵禦美國圍堵的觀點更似是而非。朝鮮第四次核試驗後給中國東北亞戰略、乃至整個周邊戰略帶來的被動已經顯而易見。擁核的朝鮮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危害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一個擁核的朝鮮會刺激日韓擁核。這在目前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與給日韓提供可靠延伸核保護傘的情況下很難發生,但是未來的不確定性,比如韓日更加獨立的自主性與美國可能的衰落等因素,可能出現中國不希望看到的局面發生。在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後,韓國再次出現擁核自保的輿論並非偶然。

  第二,朝鮮的核武會給美國在東亞地區加強政治軍事存在、甚至部署導彈防禦協定提供借口。幾乎朝鮮的每次核試和射星之後,美國都會在中國周邊“興師動眾”進行更大規模軍演,甚至派航母來黃海進行軍演。除了有安撫韓國之意外,普遍認為美國也想借此給中國“顏色”看看。近期美國借機壓韓國部署薩德就是最新的例子。中國一旦對美國的這些軍事行為反應過於敏感與激烈,中美起爭執,得利的將是朝鮮。中國往往是“打掉牙往肚裏咽”。

  第三,正像所有的雙邊關系一樣,中朝關系、中韓關系也並非沒有任何爭議,中國從長遠必須考慮到美國撤出朝鮮半島與朝鮮半島統一後可能出現更加高漲的朝鮮民族主義背景下,屆時中國與朝鮮半島的關系。這在近幾年中朝關系冷淡,以及最近中韓關系有可能生變可以再次看出來。

  為什麼朝鮮棄核如此困難?

  朝鮮棄核困難主要在於美朝兩國的政策。具體來說就是美國始終不願意積極回應朝鮮的合理關切,以及朝鮮在擁核道路上的錯誤政策造成了今天朝鮮半島的核僵局。在金正日時期,在擁核問題上還存在“機會主義”,核問題是可以談判的,棄核也是眾多選項之一。金正日時期希望棄核的前提是美國與朝鮮建立外交關系,給予朝鮮可靠的安全保證。應該說這個要求並不過分。烏克蘭棄核之所以能實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1994年俄羅斯和美國在布達佩斯諒解備忘錄中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國家安全保障。南非棄核的前提條件一方面是1988年12月22日,南非、安哥拉、古巴三方在聯合國簽署《紐約和平協議》,根據協議,古巴軍隊分階段撤出南非鄰國安哥拉,當時古巴軍隊是眾所周知的蘇聯代理人。這樣以來來自蘇聯的安全威脅消失了。另一方面,1990年2月,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非國大和其他南非政黨實現合法化,非國大領袖納爾遜·曼德拉被釋放,南非與美英等國的關系改善,來自西方的安全壓力逐漸消失。對於朝鮮的合理關切,美國不僅置若罔聞,而且每年都會在朝鮮邊境進行各種大規模聯合軍演。因此,最近媒體熱議的朝鮮再次核試驗打了誰的臉,不言而喻。

  同時,朝鮮不合時宜地在擁核政策上越走越遠也是造成目前僵局的根本原因。應該說,將擁核模糊化處理、以核作為撬動改善與美國關系的籌碼,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金正恩上台後,放棄這一政策,直接將擁核國作為朝鮮的國家戰略的清晰目標,這就必然導致與中國的戰略分歧,也必然導致朝鮮半島局勢不會平靜,朝鮮的困局也會越來越加劇。

  棄核仍是必然的結果

  之所以說朝鮮棄核是必然的結果就在於,朝鮮擁核遠遠違背了除朝鮮外所有國家的利益。而在一個全球化的國際社會,朝鮮要想實現經濟的根本性改善,實現政權的可持續穩定,只能打開國門。這如果考慮到朝鮮被國際社會孤立了20多年、資金和先進管理經驗都嚴重匱乏更是如此。也就是說,在所有大國、甚至國際社會所有國家都反對朝鮮擁核的前提下,朝鮮手裏有核只會成為燙手山芋,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難受。這就表明朝鮮棄核符合包括朝鮮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只是目前各國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實現“棄核”這一共同利益。這就需要斡旋、談判等。這也是中國一再呼籲在嚴厲制裁朝鮮的同時,更應想辦法促使朝鮮回到六方會談,找到解決棄核思路的重要考慮之一。(作者:王俊生)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