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譯者:《荒野獵人》小說比電影內容豐富

2016-03-11
來源:北京晚報

        在第88屆奧斯卡上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大獎的《荒野獵人》,立刻成為熱門話題。同時也带動了原著圖書的銷售。亞馬遜中國最新銷售數據顯示,2月29日奧斯卡揭曉當天,《荒野獵人》同名原版中文圖書就比前一天銷量增長了5倍。銷量變化最大的是獲本屆“最佳改編劇本”的《大空頭》,同名原版中文圖書銷量增長了31倍。
  《荒野獵人》一書中文版的譯者賈令儀在看過電影後認為,電影相比于小說的優勢在于視覺效果方面表現十分突出,但限于電影時長只能選取故事中的主要線索,“相比之下,小說有歷史背景敘述、有故事來龍去脈、有動態的人物心理描寫,內容相當豐富”,所以小說更加能夠反映美國在那個時期的真實歷史,也更能讓讀者感受到故事中野蠻與文明的價值觀沖突。
  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文學編輯柯恒早在幾年前就盯上了《荒野獵人》這本小說。“五六年前就有報道稱好萊塢要將這本書改編成電影,傳聞由奧斯卡影帝西恩·潘來擔綱主演。在大致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後,我就開始關注這個項目的動態,准備根據電影籌拍的進展來決定引進的時機。” 柯恒告訴晚報記者,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爾·龐克是美國現任常駐WTO代表,他履歷豐富、身份多元,曾先後供職于國會與白宮。
  2014年,小說改編完成,電影正式開機拍攝。得到消息後,柯恒便着手聯系此書簡體中文版的授權事宜,2014年11月,版權敲定,接下來就是翻譯和制作。在圖書制作的後期,這部電影的奧斯卡呼聲已經非常高漲,出版社選擇了跟奧斯卡頒獎同步推出小說的中文版。
  賈令儀用了兩個月就將這本書翻譯出來,因為這部小說的語言十分精煉,句子短小精悍,很少使用英文小說中的長句和復雜句,她認為“這比較符合蠻荒環境中人們思維簡單的需要”。翻譯過程中賈令儀就感到這個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電影,因為作者的描寫十分有畫面感,會讓讀者經常產生視覺感,仿佛隨着鏡頭時而拉向全景。
  賈令儀在翻譯時時時感同身受。故事中如男主人公和熊搏斗、與動物屍體相伴等場景都十分生動,她經常需要仔細揣摩某個動作究竟是如何完成的,才能確保翻譯能夠容易被讀者接受。翻譯完成後賈令儀感歎作者“想象力相當豐富,在引起讀者視覺感方面獨樹一帜”。
  很多人看過電影之後將迪卡普里奧飾演的男主角的經歷與知名真人秀《荒野求生》的貝爺相比,柯恒在看過小說之後也有同感。“書中有很多逆境中艱難自救的段落,仿佛再現了《荒野求生》的場景,只是更加真實,未經修飾。”柯恒告訴記者,這部小說非常“美式”,讓人想到梅爾維爾的經典之作《白鯨》,主角是標准的硬漢,茹毛飲血,快意恩仇。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