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莫波格:喚醒兒童覺知的敲鐘人

2016-04-25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貴勇

《第94只風箏》插圖。

麥克·莫波格是我兒子哲哲的老朋友了。

哲哲5歲的時候,給他讀《幸運的壞男孩》,他念念不忘那個因小馬多姆而改變命運的少年。後來带他看話劇《戰馬》,他驚訝于一匹馬在舞台上竟能那麼活靈活現,在戰爭中發揮過那麼大的作用。再讀《戰馬》的小說時,他讀得津津有味,仿佛化身為那個善良而執着的阿爾伯特,享受和同伴喬伊的友情。

從那以後,哲哲喜歡上了馬,還讓我推薦更多跟馬、貓、狗、狼等動物有關的小說。于是,沈石溪、黑鶴、杰克·倫敦等作家的作品走進他的視野,但在他心中,最打動他的還是莫波格,因為“有種沉沉的、放不下的感覺”。

兒童是莫波格個人世界的中心

2016年初,偶然收到莫波格的現實題材兒童小說系列。見到書,哲哲如見老友,看得認真且投入。六本書並不厚,很快讀完了。合上書,他眨眨眼睛,以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贊歎了一句“太好看了”,還告訴我:“爸爸,我發現啊,這個莫波格寫書有幾個特點,就是主角一般都是小孩,講的故事都跟戰爭有關,你看《遇見大鯨魚》、《半面人》讀了之後就讓人特別不好受。他還特別關注環境,讓我們愛護大自然……”

雖然都是面上的總結,但我很高興哲哲能觸到莫波格作品的內核。的確,在眾多兒童作家中,莫波格一直關注戰爭與和平、自然與生命的主題,並引導兒童懷着最大的善意與愛,重新打量這個世界。就像有人所評價的,莫波格“總是被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們所牽動;他總在關注人類各種災難和困境中孩子們的處境;他不遺余力地為世界上所有孩子們呐喊他們的權利;他堅信,孩子們會用心聆聽、了解真相,糾正人類的種種錯誤”。

莫波格的作品也有着鮮明的兒童立場與兒童本位,不是教化,而是喚醒孩子內心的善與美。可以說,兒童就是麥克·莫波格個人世界的中心。他甚至直言:“身為父親、祖父、教师和童書作家,一直以來,兒童就是我個人世界的中心。”他書中所充盈的善與美的力量,與成人世界的功利與暴力形成強烈的對比。成人世界固然相當殘酷,許多人的生活固然慘淡,但在莫波格的筆下,總有一些有良知的成人呵護着兒童的精神世界,如《遇見“塞尚”》里的姨夫和畫家畢加索、《歸鄉》里的佩蒂格魯太太、《幸運的壞男孩》里的阿爾菲先生……從他們和主人公身上,我們能發現人性的光輝,找到美好未來的希望。

如果說兒童內心的使命是需要喚醒的,那麼莫波格無疑就是喚醒兒童覺知的敲鐘人。他的每個故事都把我們带到對過去的檢視、反省,對現在的呐喊、關注,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中。

這反映在《莫紮特問題之謎》《第94只風箏》中,即是沉重的過程之後,都留有光明的尾巴。例如,在《第94只風箏》的結尾,定居點的以色列小孩們也把風箏放飛起來,風箏上也寫着“和平”二字,他們用同樣的方式將這些承載着希望的風箏落到高牆的這一邊,與馬克斯的風箏親切呼應。高牆的兩邊都洋溢着孩子們的歡笑。主人公馬克斯激動得甚至忘了拍下做夢都不會夢到的這一幅畫面。

借助馬克斯的眼睛,莫波格這樣結束這個故事:“這些歡笑的共鳴會越來越大,終有一天,這堵高牆會跟其他高牆一樣轟然倒塌,不需要曾經摧毀耶利哥城牆的號角聲,只需要孩子們的歡笑聲”。

善與美、博愛與和平,是會“傳染”的,就像空谷里的呐喊一樣,終究會聽到某處傳來的回聲。其實,很大程度上,莫波格本人及其作品就像那一聲呐喊,喚起每個人內心的悲憫與熱愛,引導我們去關愛童心、熱愛生活。從這種角度看,與其說痛斥戰爭、熱愛和平、保護自然是他一以貫之的創作主題,不如說包容和寬恕才是他最想表達的思想。而這也是面對災難、痛苦的最終解決之道,即孔子所謂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在“城市兒童農場”中收獲愛

莫波格力圖借助故事表現的主題,也許都可以追溯到莫波格本人的經歷。有媒體爆料,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學習英文與法文後,莫波格便開始小學的教職生涯。他每天給孩子說故事,從中他既發掘了自己說故事的才能,更了解了孩子的心理與接受特點,也獲得了很多的創作靈感,于是有了一個又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事實上,每個故事背後都能發現他孩子的影子。如今,這些動人的故事加起來大約有130多部。

1976年,莫波格和妻子克萊爾在德文郡的內瑟科特買了一處很大的房子,一起成立了慈善事業“城市兒童農場”。每年假期到來的時候,他都會邀請城里的孩子到農場體驗鄉村生活,並引導孩子們從動物和大自然中學習包容和寬恕,補上城里孩子所缺少的自然課和生命教育這一課,迄今已經堅持了整整40年。可以想見的是,正因為有了與孩子的親密接觸,莫波格的作品才越來越具有兒童的視角與童年的味道。

這個“城市兒童農場”是獲取創作靈感之地,他把自己一半的時間用在和孩子們一起打掃棚子、喂養綿羊和擠牛奶等農場勞作上,另外一半的時間用來冥想和寫作。同時,這里也是莫波格的精神家園,因為他的朋友和作家們,“尤其是休斯,這個偉大的詩人,就住在附近,他經常在穿過農場的河里釣魚,是我很好的朋友。而且,每當我發現自己寫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成了一個極有力的鼓舞者”。很多時候,我真希望自己和哲哲也能到農場走一走,看一看,如果能和莫波格聊聊他創作的那些故事,該是最令人期待的邂逅吧!

莫波格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讀他的作品,心總是滿的,感動之余還思考很多。就像讀完《第94只風箏》,哲哲告訴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還問我:“爸爸,你說人類為什麼會發生戰爭呢?大家和平相處不是很好嗎?”我不知如何回答他,但我相信,透過莫波格的文字,他也許依然不知道為何發生戰爭,但一定知道如何結束戰爭。我也相信,人類只有喚醒心底的善與美,才能讓那只承載無限愛的風箏高飛于天際。

□張貴勇

麥克·莫波格是英語系國家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也是舉世公認的故事大师。身為父親、祖父、教师和童書作家,長久以來,他總是被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們所牽動。這套關注現實題材的兒童小說包括:提醒人類保護環境的《遇見大鯨魚》,反思、探討核電站的《歸鄉》,關注巴以沖突的《第94只風箏》,聚焦老兵的《半面人》,控訴納粹的《莫紮特問題之謎》,還有邂逅藝術家的《遇見“塞尚”》,每一個故事都把我們带到對過去的檢視,對現在的呐喊以及對未來的希望中。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