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大國」不擔心「寡民」

2016-07-04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在上周召開的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社科院人口學者鄭真真的發言引發了中國輿論的一場討論。她表示,到本世紀末,中國的人口將減少到10億。而更為悲觀的人口學者黃文政、易富賢等則認為,中國人口不可能維持10億的規模,即使全面放開生育,中國人口到2100年也難以超過8億,甚至會比6億更少。

  多數國人更關心生計

  中國人口減少會有什麼後果?最直觀的,恐怕就是中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帽子恐怕將被印度超越。於此同時,因人口減少而引發的勞動人口不足、創新乏力等,亦將嚴重令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而老齡人口佔比的增加,社會理療養老等社會負擔的不斷增加,更將使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背上沉重的負擔。中國的「大國復興」過程,很可能因為人口危機而提前「熄火」。

  但話說回來,上述遙遠又虛無縹緲的前景,對每一位中國人又有什麼意義呢?人口問題並不僅僅是空洞的數字,而是每一個中國人每天都必須面對的活生生現實。對很多國人來說,只要上下班時的地鐵公交仍是摩肩接踵、擁擠不堪;只要孩子上學仍需要為學位緊缺、競爭激烈而擔憂;只要每一個人都面對就業困難,時刻擔憂工作崗位被不斷湧入的求職大軍所頂替;只要每一個人都被「生不起、養不起、病不起、死不起」的沉重負擔死死壓住——對不起,無論未來數字走勢如何,人們仍會希望人口更少一些。

  人口素質提升更重要

  事實上,將「人口多」與「大國」之間畫上等號,本就是一廂情願。這一點,恐怕關注足球的球迷們最近深有感受:在近期舉行的歐洲盃比賽中,歐洲盃決賽圈歷史上最小的參賽國、全國人口僅30萬人的冰島隊,不僅以不敗戰績從小組中出線,在淘汰賽中更是以2:1戰勝了傳統足球強國英格蘭,創造出了「戴維戰勝歌利亞」的神話。而最好的反例,則是那些始終為中國足球不爭氣而憤懣,深信「13億人總能挑出11個人把球踢好」想法的人事實證明,縱使人多,沒有優良的體制作為補充,還真的是「11個人都挑不出來」。

  如果說足球的世界太小,那麼再來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的例子。在「日不落帝國」末期的1938年,全球在英國統治下的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過一戰獲得德國殖民地後,英國國土面積達到3367萬平方公里,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4.75%。但英國本土的人口呢?到1913年,英國本土僅有4500萬人,其海外殖民地的人口是本土人口的十倍左右。能夠在人口絕對劣勢之下維繫其全球統治一百多年,英國人依靠的絕不是人口規模,而是經濟、軍事、科技方面的頂尖技術以及制度層面的巧妙設計。

  時至今日,剛剛因脫歐而給歐盟一體化造成嚴重損害的英國,因其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巨大影響力,仍普遍被國際社會視作「大國」。但實際上,英國本土總人口約為6450萬人,名列全球第22名——與人口早已過億的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埃塞俄比亞相比,其影響力更是天上地下。

  顯然,人口問題並不能單純的只看數字,而更加應當從制度、人口素質等更多的角度來考慮。人口規模固然是「大國」與否的一個標準,但卻絕對不是決定性指標。糾結於中國人口是究竟是10億、8億還是6億,其根本的出發點仍無非是「人口紅利論」,設想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仍將單純依靠勞動力的迭加式投入。

  但現實卻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位人口所能創造的價值空間在不斷放大,人類社會對人口素質的要求亦在不斷提升。如果能夠充分解放每一位個體的創造性,令每一位中國人都成為獨當一面的頂尖人才,那麼即使中國人口降至六億,又有誰會質疑中國的「大國」地位呢?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