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都是很大的話題,我們先從定義上簡單理解,以便更好地討論買不買的問題。
一.社保與商保的區別
社保是由政府主導的,基礎性、強制性的保障制度,主要為了預防和分擔社會風險,實現社會安定。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
而商保是由保險公司經營的,是一種自愿性的,以盈利為目的商業行為。主要是對合同中約定的范圍,承擔保障責任。包括財產險、壽險、健康險。
所以“有社保還要不要上商業保險?”這個問題,其實是有前提和指向性的。也就是有了社保,然后上哪種商業保險,有沒有必要?
二.有了社保,要不要買財產保險?
先說財產保險,最常見的就是車險、房屋財產險。因為發生火災、爆炸、水管爆裂,造成房屋財產損失;因地震、洪水、碰撞等,造成車輛財產損失。保險公司會根據合同約定,進行經濟賠償。
比如前些日子,南北方發大水,車輛、房屋損失嚴重,如果買過相應的財產險,至少經濟上就不用太過擔心了。
所以財產險跟社保是完全不同的作用,一個“保人”,一個“保物”。到底要不要買,你得綜合評估自己住的地方,有哪些潛在風險。
周邊有沒有大型工廠,地勢是否低洼,排水是否通常,房子新舊等等。
現在很多地方的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很成問題,所以給自己家買份房屋財產險還是很有必要的,保費很便宜,每年才幾百元,能有10~50萬的保障,在支付寶里可直接購買,非常方便。
三.有了社保,要不要買壽險?
接下來說說商業保險中的壽險,它主要對人的壽命進行保障,但不同產品有不同的功能傾向。
比如定期壽、兩全壽、終身壽,是最常見的保障身故的險種,還有萬能險、投連險、分紅險,它們雖然有身故保障責任,但更強調投資儲蓄的功能,保障的杠桿性相對較弱,也就是投入的保費與獲得的保障,沒有前者高。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不幸身故,跟社保相關的養老金個人賬戶、公積金賬戶、醫療補貼賬戶等,這些在法律上認定為個人財產的部分,都將作為遺產被處理。
基本是交了多少,最后繼承多少。
對于養老金統籌賬戶,不屬于個人財產的部分,也不會被相應繼承。如果有債務的話,繼承人還要承擔償還債務的責任。
如果一個人買了壽險,身故將直接獲得保險公司的巨額賠償,賠償的保險金可能是所交保費的20~100倍。
有人會問,人都不在了,要那么多錢干嘛?人是不在了,但責任還在啊。喪葬費就要先付出好幾萬,之后孩子上學,家人生活,各種貸款等等,都是用錢的地方。
所以賠償的保險金,就是要盡量減輕,因某個人身故,對家庭正常生活、既定財務目標實現的影響。
此外壽險還有合理避稅、避債的功能,這些都是社保所不具備的。簡言之,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身故,會對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打擊,那就有必要買。
四.有了社保,要不要買健康險?
最后再說說商業保險中的健康險,這個應該是大家平時關注最多的,主要跟人的健康狀況相關,包括重疾險、醫療險等。
社保中的醫療險,主要對門診、住院的花費按比例報銷。各地有不同的規定,以北京城鎮職工為例,對超過1800元起付線的門診部分,報銷70%~90%,上限為2萬元。對超過1300元的住院費用,報銷85%~97%,上限10萬元,大額醫療費上限為20萬。
你可能會想,醫保報銷的比例挺高啊,還用買商業保險嗎?
要知道,國家對醫保的用藥范圍有明確的規定,哪些能報銷,哪些需要自費。
日常的小病,醫保基本可以解決。但對于需要進口藥、自費藥治療的重大疾病,醫治及后期的護理費用相當多,通常在20~50萬。
如果由個人承擔,對大部分家庭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
而且往往大病之后,需要3~5年才能完全康復,這段期間收入中斷,開支加大,也是社保很難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商業保險來分擔了。
對于重疾險,一般經醫院確診某項疾病,就會賠付約定的保額,然后自主管理支配這筆保險金該如何使用,是治療疾病、康復護理、還是彌補中斷的收入,實現其他財務目標等等。
對于醫療險,分為普通、中端、高端醫療,滿足不同人對醫療水平、醫療環境的需求。比如不想掛號排隊,不想看別人臉色,能住私家病房,有更高端舒適的醫療服務等。
高端醫療險就是不錯的選擇,對于有些合作醫院,甚至都不用自己付錢,保險公司直接與醫院結算,對不在醫保范圍內的藥品也能報銷。這都是醫保當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所以綜上,社保和商保有各自的功能和定位,都不同程度地分擔風險給人們帶來的損失。有了社保,還要不要上商業保險,想必你已經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