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黃賓虹與齊白石并稱「南黃北齊」,但因黃賓虹的藝術較為艱澀難懂,他離世時追隨他的人很少。黃賓虹生前曾多次說過,要等到他死后50年,才會有人欣賞他的畫。直到近些年,美術界才重新發現他離經叛道的筆墨間的深蘊,冠以「中國現代山水畫之父」「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之名。《內美靜中參黃賓虹書畫精品展》12日在深圳博物館開幕,此次書畫展遴選黃賓虹精品佳作百餘件,囊括其藝術生涯各主要階段重要作品,如早期「白賓虹」山水,中期紀游寫生、臨摹畫稿,晚期「黑賓虹」畫作等,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讀懂黃賓虹的「好」。 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五百年其間必有名世者」
本次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聯合浙江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共同主辦,將展出到10月23日。安徽黃山是黃賓虹的故鄉,浙江杭州是黃賓虹晚年的居住地,兩地博物館藏有大量黃賓虹作品、信札、畫稿、收藏品及印章等各類文物。本次展覽分為3個單元對黃賓虹書畫藝術進行詮釋,山水:渾厚華滋;花鳥:剛健婀娜;書法:凝練樸拙。
黃賓虹生於1865年1月27日,卒於1955年,享年虛92歲。黃賓虹一生身份眾多:官吏、鑒定家、革命者、作坊老闆、報刊編輯、古董店商人,卻幾乎未以職業畫家行世,也是因為知音寂寥,難得認可。但他始終把繪畫作為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在20世紀中國山水畫壇,開創了一方別開生面的天地。
看上去不美是黃賓虹作品的「顯著」特點,卻被潘天壽稱為「五百年,其間必有名世者」。在黃賓虹眼中,國畫精神全關筆墨,他的「林泉之心」「山水之樂」都融會在千錘百煉的筆墨之中。
讀懂黃賓虹的渾厚華滋
黃賓虹大器晚成,早年臨摹唐宋元明清諸名家,轉益多師,尤慕新安畫派;后遍訪名山勝跡,體悟山水靈性。60歲后,將層層積染的積墨法與筆筆分明的原則相結合,創作出渾厚華滋的山水藝術風格;70歲后,融會貫通,卓然一代名家;80歲后,形成了后世熟知的「黑密厚重」的獨特畫風,興會淋灕,繁而不亂,用筆如作篆籀,「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畫」,洗練凝重,遒勁有力。
黃賓虹山水畫經歷了「白賓虹」到「黑賓虹」的革命性轉型。他創造出「平、圓、留、重、變」5種筆法與「濃、淡、破、潑、積、焦、宿」7種墨法,將山水神韻表現得淋灕盡致,也使中國文人山水畫得到升華。更重要的是,他的山水畫蘊藏著對中國繪畫史的深層辨析與變革實踐,飽含藝術追求與學術精神。黃賓虹的花鳥畫另辟了一個新世界,與山水畫具有同樣的藝術高度。目前能見到他最早的花鳥畫是60歲前后的作品,也是其豐富書畫藝術研究與探索筆法的重要見證。潘天壽曾云:「人們只知道黃賓虹的山水絕妙,其實他的花卉更妙,妙哉自自在在。」
此外,黃賓虹是近代著名的金石學家、篆刻家、古印收藏家、理論家以及古文字學家,治印熔鑄古今,蒐集收藏古璽印2000餘方。著有《濱虹藏印》、《古印概論》等專著,被譽為「識古字第一」。其書畫藝術成就即受益於長期從事的金石學以及古文字、古璽印研究。
傅雷是少數知音之一
早在民國時期,黃賓虹繪畫已經成熟,但是他的作品不屬於雅俗共賞類的,所以,民國時期他的作品不為人看重,特別是作品在市場上沒有什麼銷路。不過,黃賓虹仍收獲了少數理解他的知音,比如小他43歲的傅雷,兩人幾十年的交往成為藝術史上的佳話。遇到傅雷之前,七十多歲的黃賓虹依然埋頭創作,默默無聞。正是由於傅雷的大力推崇,黃賓虹方為世人所識。在傅雷的要求與堅持下,一向堅持「拙畫不展覽不應索」的黃賓虹,才於1942年年逾80之際,在上海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
在傅雷眼中只有黃賓虹的畫是最好的,其次才是齊白石,而對張大千則認為他江湖習氣太重。他曾赞譽:賓虹的畫,畫得確實黑,但是它的妙,也就妙在它的黑。畫上的黑,不是墨黑團團,而是黑中有對比,黑里有層次,正是表現出知白守黑的妙處。清初石濤詩:「黑團團里墨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賓虹的山水畫,就是從他的黑墨團中見到他的天地寬。而他的學生李可染則這樣評價老師黃賓虹的山水:「遠看什麼都有,近看什麼都找不到。」尤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好友鄭午昌曾寫信給黃賓虹,認為所見他的畫,覺黑度尚嫌不足,請他畫一幅黑到無可黑的山水畫,給其欣賞,賓虹引為知音,立即揮毫,郵寄相贈。傅雷在給友人的信中推崇黃賓虹晚年畫作「方始登峰造極,石濤以后,賓翁一人而已」。這是傅雷給予黃賓虹「傅雷」式的最高評價,這是因為傅雷深深懂得黃賓虹的好。
1955年3月25日,黃賓虹因胃癌在杭州辭世,彌留之際他曾對身邊親人說:「50年后方有人懂我畫。你們看著吧。」時代驗證了他的預言。他離世時追隨他的人很少,中國畫界更多是敬重他的人品,以及他在學術界的地位。直到近些年,美術界才重新發現他離經叛道的筆墨間的深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