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港應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2016-09-19
来源:香港商報

  淩昆

  粵港的新一輪合作聯席會議周前在廣州舉行,雙方簽訂了首個「一帶一路」協議,鼓勵粵港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共同「走出去」。同時,粵港間合作又須不斷深化,在服務貿易自由化、廣東自由貿易區開發和泛珠區域協作等領域,仍有很多潛力待發掘。此外,8月底泛珠論壇上凸顯的一個新議題更值得注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乃廣東「十三五」計劃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香港必須對此事多加探討。

  落實珠江口大都會構想

  有廣州中山大學學者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去年的GDP達到1.4萬多億美元,為東京灣區的三分二,接近紐約灣區而超過舊金山灣區的一倍,規模堪稱不小。其中航運表現尤為突出,深港穗等三大港口的吞吐量已超過上述三大灣區。顯然,按潛力看,粵港澳大灣區大可建成世界級的灣區經濟體。為達成目標,專家們建議應完善粵港澳間的交通連接,廣東與港澳間要加強先行先試的開放合作,並確立灣區在國際貿易、金融(尤其人民幣國際化)及作為企業總部駐地等方面的地位。無疑,如何建造大灣區確須深入探討。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有本港人士(包括筆者在內)提出了建設珠江口國際大都會的構思,目的是推動珠三角與港澳加強合作和珠三角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粵港澳大灣區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由於廣東全省很大,東西北三方與中間的珠三角發展水平差距亦大,故大灣區建設應先由珠港澳(珠為珠三角)灣區做起,為粵港澳灣區開路及作為建設核心,這便相當於落實當年的珠江口大都會構想。

  完善軟硬件連接

  無論怎樣,建設大灣區首先要完善各地的交通聯繫,以便人流物流高效進行。廣東省內特別是珠三角內,這方面的發展正穩步向前,且進度理想,逐步建成三級交通網:長程的跨區跨省公路鐵路包括高速公路鐵路網,中程的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網,和短程的城市內地鐵城軌網。一些毗鄰城市如深圳東莞等,還計劃把其市內地鐵網連接,以加快融合。反觀香港方面卻相形落後,在建項目每超期超支,新建項目上馬又每被政治化的立法會拖延。幸而一些重要項目如港珠澳大橋及港深高鐵等仍在建設中,從長遠看,工程慢點或影響不大。

  交通網是硬件連接,同樣重要的是軟件連接,包括各地的政策法規及行政方式等須予協調,以免產生不必要的人為阻力。珠三角多年前早有把九市形成三大板塊的策略,即深莞惠、廣佛肇和珠中江等3個城市群的建設,其中廣佛還要走向同城化。三板塊的形成除了上述的交通連接外,更重要者是軟件的銜接,特別是要消除各市的地方保護主義措施,和協調法規上的差異。這其實是中國政府及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若珠三角在這方面能做出成效,不單能促進本身的市場機制發展及提升管治效率,還可對其他內地區域協作提供示範,起領頭羊作用。三大板塊的形成將有利於全個珠三角的協調,逐步成為一個板塊,並為擴展到廣東全省提供引領作用。另方面港澳特區與珠三角間的協調由於受到「一國兩制」的規限,故必須更為漸進,但多年來的不斷小步穩行亦已進展良多,在自由行及CEPA等的驅動下強化協調乃必然走勢。不幸者是近年這方面亦受到政爭影響,無可避免地要放緩前行步伐。

  港須努力投入創科

  無論軟硬件的連接都是為了提升各地間的連接度(connectivity),而這在上升後必將引致各區按其優劣勢實行產能重組,以達致合理分工錯位發展。珠三角對此的想法如何值得參考,如廣州已決定吸引1.2萬億元人民幣投資於280個重大項目,目標是建成國際的海運、航空及創科等三大中心。頭兩項廣州一直在做,有關項目均早已定下。創科一項則相對較新,但亦已有20多個項目在建設中。顯然,在基建外,創科將是珠三角的未來發展重點,香港如要配合,必須在這方面多加努力及投入,否則難在大灣區中擔當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