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美國軍艦制造商要買中國幹船塢?烏龍而已

2016-09-22
来源:觀察者網

  作者:楊愛紅

  經過二戰後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造船業已經差不多萎縮成了造艦業,在軍用艦艇以外的船型上已無競爭力可言。這固然是值得中國造船業汲取的教訓,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美國海軍已經持續“下餃子”幾十年了。

  《華盛頓郵報》最近搞個了大新聞:美國海軍艦艇最大制造商亨廷頓-英格爾斯集團旗下的英格爾斯船廠正在考察中國的企業,可能要在中國買幹船塢!

  筆者最初看到這條新聞時,還以為英格爾斯船廠是要在中國買個幹船塢——那可不得了!幹船塢是在岸邊挖的幾百米長、幾十米寬、十幾米深的大坑,坑底和坑壁是厚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可能跨越太平洋把這樣一個幹船塢從中國搬到美國。

  英格爾斯船廠真要在中國買幹船塢的話,那就意味著要在幹船塢所在地投資設廠。中國現在確實有不少閑置的幹船塢(筆者在《從大連船舶重工一號船台退役說起》一文中就提到過,中國足以容納“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閑置船塢就至少有7座),英格爾斯船廠真要在中國投資設廠的話,備選項多得很。

  當然這樣的念頭在腦子裏只是一閃而過:替美國海軍造軍艦的船廠,怎么可能搬到中國來?仔細一看《華盛頓郵報》的原文,說的是“建造幹船塢/build a dry dock”——筆者於是就放心了,原來是造(build)個新的、不是買(buy)現成的啊!

  但仔細一看又覺得不對:幹船塢這種大型鋼筋混凝土結構物,應該是土木工程的幹活,要找也得找土建企業,怎么《華盛頓郵報》裏反反複複提到的是中國的造船企業、卻絲毫沒提土建企業?

  再把原文通讀一遍,筆者意識到,《華盛頓郵報》所說的“dry dock”,實際上應該是“floating drydock”。floating drydock,又稱floating dock,漢語中稱浮船塢,又叫濕船塢,是造船廠和修船廠中廣泛應用的設備。

  如果說幹船塢是在岸邊挖的坑,那么浮船塢就是浮在水上的敞口鐵盒子。相比於幹船塢,浮船塢可移動且不占用陸地面積,布置更為靈活。浮船塢的功能則與幹船塢區別不大,可用於分段總組、船舶維修等工作;對采用水平船台建造的船舶而言,浮船塢也是幫助船舶下水的重要設備。

  2016年年初,“華船一號”自航式浮船塢加入中國海軍,將為中國海軍艦艇維護提供很大便利。

  美國的新聞工作者,居然搞混了“dry dock”與“floating drydock”,我都替他們著急,真的。筆者在這裏也希望他們多多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美國新聞工作者的知識水平姑且不提,英格爾斯船廠求購浮船塢,還有一事值得一議:浮船塢與船舶一樣,也是造船廠的產品,而且並不是什么高難度的產品。英格爾斯船廠或者亨廷頓-英格爾斯集團旗下的其它船廠,為什么不自行建造浮船塢,而要不遠萬裏跑到太平洋西岸來尋求浮船塢?

  最容易想到的當然是價格因素。除此之外,美國的造艦業沒空造浮船塢,恐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建造浮船塢與建造船舶一樣,也需要幹船塢或者船台;超過幹船塢或者船台尺寸的超大型浮船塢,甚至還需要采用水下焊接、水中合攏等複雜工藝進行建造。

  而按照《華盛頓郵報》的說法,英格爾斯船廠所需的是能夠承載70000噸級艦船的大型浮船塢。這樣的大型浮船塢,其尺寸已與航空母艦相當。能夠建造如此巨大浮船塢的,在美國恐怕也只有紐波特紐斯船廠的巨型幹船塢,而那是給“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准備的風水寶地,怎么可能騰出來造浮船塢?如果采用水下焊接、水中合攏等複雜工藝,其所需工時、勞力對忙碌的美國造艦業來說又顯得“磨刀誤了砍柴工”。

  經過二戰後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造船業已經差不多萎縮成了造艦業,在軍用艦艇以外的船型上已無競爭力可言。這固然是值得中國造船業汲取的教訓,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美國海軍已經持續“下餃子”幾十年了!(否則連造艦業都維持不下去。)

  近幾年來,中國海軍新艦頻頻下水、入役的消息讓中國的軍迷們享受了一把“下餃子”的樂趣。但千萬不要忘記:除了中國海軍,美國海軍也沒閑著。驅逐艦、護衛艦等級的軍艦,美國海軍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建造速度和頻率;核動力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核潛艇這類艦艇,美國海軍的建造速度和頻率更是甩開中國海軍一大截。正是這樣的造艦速度和頻率,養活了美國的造艦業,也讓亨廷頓-英格爾斯集團旗下的船廠忙得沒空給自己造浮船塢。

  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國海軍要走的路,還遠著呢。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