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天神對接香港有份

2016-10-24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并與之前於中秋之夜發射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進行「天神對接」,兩位太空人并開始進駐「天宮」,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多項太空實驗。

  按照國家的規劃,中國將在2020年建成太空站,故今后幾年,還會陸續再發射太空站的核心部分,把艙體組合起來,保證整個太空站可於4年后開始全面運作。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太空科技發展完全獨立自主,大有機會成為后起之秀。

  中國航科日趨成熟

  說起太空站,美俄是領頭羊。前蘇聯為了展示實力,1980年代率先建造了「和平號」太空站,由於經濟效益欠佳,部件老化且缺乏維修經費,2000年底決定讓其墜毀。至於現有的國際太空站,是九十年代由美俄牽頭組成15個國家參與,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該太空站估計2024年退役,而今也面臨難以維繫的局面,成本更是難以回收。以目前美俄复雜的政治關系,加上各國財政捉襟見肘,能否再重建另一個新的國際太空站,實在難以樂觀。

  換言之,若現有的國際太空站一旦退役撤離,在太陽系之中,中國的太空站便獨步天下,全球艷羨。中國人上太空,今趟是第三次,而每一次的任務都比前一次复雜,反映出國家的航天科技的確日趨成熟。

  這次,港人特別開心的是,兩位太空人所做的實驗,其中三個項目是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包括「太空養蠶」「雙擺實驗」,以及「水膜反應」。這三個項目,均是在「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獲獎的。「太空養蠶」,主要是想知道在無重環境下,蠶蟲還能否精確按照八字形吐絲結繭,以及對比與在地球生長的分別;「雙擺實驗」,探究在微重力狀態下,雙擺會否較有規律地擺動,推論引力是否導致「混沌」運動的因素;「水膜反應」,則希望研究在微重力狀態下能否制作出優質的有孔薄膜,作為人造皮膚。

  太空實驗為港爭光

  「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充滿了奇思妙想,將給我們這次太空之行增添許多趣味。」這是兩位太空人在出發前的記者會上,對港生的設計項目作出的評價,讓人們對實驗結果如何,更充滿期待。

  近十幾年來,香港科教界參與多項國家航天科技的研發,不僅涉足衛星發射、載人航天,也涉足探月工程。例如:香港理工大學參與國家航天科研,包括制作航太儀器、設計地面控制中心人員的工作裝等;去年,理大參與中國長征六號「一箭二十星」項目,成功研發微型衛星平台及分離裝置,開創了香港輕成本太空科技之先河。香港中文大學也與內地太空科研部門,在中醫中藥、生物醫學工程及骨科等領域聯合進行研究。

  不過,以往參與國家航天科研的,以大學師生居多。而今香港的中學生也能參與,甚有鼓舞作用,必會吸引更多香港青少年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這對培養未來的科研人才,對香港創科的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設計出上述三個太空實驗項目的香港中學生,可說為港爭光,亦反映出香港有許多年輕人喜愛航天科技,而且甚有創意,值得鼓掌。

  另方面,須留意,是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才有這麼多機會參與國家的航天科技合作,這些機遇,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事實上,香港不僅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年輕人的前途,也與國家的發展越來越密不可分。

  有中國航天官員曾經公開表示,將來太空站試驗,涵蓋內容很廣,包含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學科研究,屆時港澳科學家、工程師均有機會到太空站工作。換言之,中國2020年建成太空站后,需要不斷有航天員和科學家升空進駐和輪換,那個時候,在太空站有香港人的出現,絕不是天方夜譚。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