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赴港投保熱初步“退燒” 內地險企收復失地忙創新

2016-12-15
来源:京華時報

  受監管政策收緊影響,香港保險逐漸告別門庭若市的熱鬧景象,消費者開始回歸理性投保的同時,內地保險公司也奮起直追,試圖在創新的大趨勢下贏回一片市場。

  赴港投保熱情下降

  公開數據顯示,銀聯卡境外保險交易金額已由10月的80.6億元人民幣降至11月的0.3億元人民幣,下降幅度超99%。

  就在上個月底,中國人壽(海外)已暫停銀聯刷卡繳納保費及保單貸款業務;香港大都會人壽以及友邦香港從29日起全面暫停內地客戶銀聯刷卡繳費;香港三大保險商——友邦保險、英國保誠及中銀人壽,均于同日發布內部通告,暫停內地客戶用銀聯網絡支付保費。

  一位香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告訴記者,繼銀聯關閉香港保險業務消費通道之后,VISA和萬事達卡也開始受到限制,僅個別保險公司還能刷卡,“VISA和萬事達卡現在雖然還能刷卡,但是手續費太高了,大家都不愿意用。”這位代理人表示:“現在最直接且便利的方法就是帶著美金直接去香港投保,如果提前預約好的話,半天時間就能全部辦完手續。”據其介紹,根據內地外匯局規定,每人每年只有5萬美金的換匯額度,因此,有不少一家三口現在投保都是帶著15萬美金直接去香港。

  記者同時采訪了解到,受刷卡限制的影響,目前,到香港投保的客戶數量明顯下降,僅雙休日期間客流量還算較大,平時基本回歸正常。

  理賠糾紛難避免

  有不少香港保險代理人告訴記者,除了重疾險在香港的價格比內地便宜,保障全面之外,還有不少人是以投資為目的,但是由于近年來外匯流失嚴重,內地監管部門收緊了銀聯刷卡額度。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健康險還是理財型產品,理賠始終是保險不可回避的部分。雖然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數據顯示,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險貢獻率已經遠超香港本地居民,但另外一組理賠數據同樣不可忽視。據香港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在香港引起最多索償糾紛的兩類保險產品是住院以及醫療保險和旅游保險。

  去年,香港的保險理賠糾紛有728宗,已審結的有333宗,僅有2宗索取到賠償,占整體的0.6%,其中大部分是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所引起的糾紛。

  一位保險行業專家也表示,由于香港地區整體保險銷售量不及內地,所以理賠案例較內地而言比較有限,隨著內地居民大規模赴港投保,未來所面臨的理賠將在一定時間后達到一個峰值,屆時,標榜“窄進寬出”的香港保險很難應對大規模的理賠壓力,將很難保證沒有投訴。

  此外,以資產升值為目的的投資型產品,由于境外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于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如因外匯支付政策變化導致無法交納續期保費的風險。

  華泰證券研究員羅毅表示,與內地保單的高、中、低檔利益演示不同,香港保險保單紅利演示并沒受限,大多采用6%以上的高收益率進行分紅演示,但非保證收益,實際收益隨市場環境波動影響。

  此外,香港的保險公司是允許破產的,投保人需要承擔相關風險。

  內地險企絕地反擊

  一邊是境外產品保費低、保額高、保障廣和免責條款少,另一邊是內地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產品創新不足。為此,不少內地保險公司也開始推陳出新、改變思路。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重疾保險大多限制了賠付次數和賠付范圍,賠付額度有限,并不報銷所有的看病費用。而最大的創新就是突破以往,例如,在今年內地健康險市場上大火的華夏保險某款終身重疾險產品,開創性地推出被保險人輕癥豁免責任,打破以往重疾險賠付不含輕癥的傳統。

  還有老牌壽險公司——新華保險也在今年推出的某款健康險產品,除了能提供50種輕癥、70種重癥及身故賠付保障,客戶在多次罹患輕癥、重疾還可獲多次、多倍給付。

  另外,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推出的一款互聯網健康險產品,保險期限雖然只有一年,但只要數百元的保費就可以不限病種實現理賠。

  此外,有保險業專家表示,人壽保險產品定價與生命表有關,香港保險采用的是香港居民生命表,由于選取的是全球優質地區人群進行精算,癌癥等疾病發生率普遍較低,平攤到保險產品的價格低。隨著我國內地居民人口普查的完成,新一版的生命表正在修訂中,未來內地保險產品價格仍有下降空間。預計未來內地保險產品更加豐富,產品保障功能也將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