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宗慶後撕馬雲 中國經濟引發“脫虛向實”大討論

2017-01-03
来源:時代週報

  2016年年底,在一場有關中國經濟如何“脫虛向實”的大討論中,馬雲和宗慶後打起了擂臺。

  率先發難的是老牌企業家宗慶後。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節目中,一眾實體經濟企業家代表集體抨擊了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之說,年逾古稀的宗慶後直接表達了對這一理論的不屑:“除了新技術之外,其他幾個新都是胡說八道。”坐在一旁的董明珠說,她“感受到了宗總內心的激動”。

  2016年12月29日,馬雲在出席“江蘇省浙江商會十周年大會”時,主動談到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爭,並認為,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是對立關係,企業家切不可活在昨天,抱怨明天。 “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那些不行的實體經濟缺少開拓精神,未來30年競爭會更激烈,但也會看到很多新的實體經濟出來。”馬雲的這番講話,像是對宗總的隔空回應。

  照此看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已經給各自的企業家群體帶來了兩種固有的、完全不同的思維烙印,辯論或者學術之爭並非辯手“極端”,但只能選擇“是”或“非”一方的觀點,“折中”則辯論不下去。退一步而言,實體經濟的執著與虛擬經濟的變化,兩者的理念衝突一直鮮活地存在于人類的現實生活中,類似宗慶後和馬雲格格不入的對立觀點,在美國、日本企業家中也並不鮮見,但人家不僅相安無事,還在實際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融合。

  但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宗慶後們與馬雲的分歧,多少道出了技術經濟學與創新經濟學之爭。

  著名政治經濟學家穆勒是最早發現“發明”與“創新”矛盾的人之一;“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則認為,“發明和技術變革都是創造‘國民財富’的重要因素”,這與宗慶後認同“新技術”是財富創造的核心基礎之說同根同源。

  不知馬雲是否聽說過,被譽為“創新之父”的熊彼特也有“五新”之說, 即開發新產品、引入新生產方式、開闢新市場、獲取新材料、建立新新組織。熊彼特認為,正是一系列創新推動了經濟發展。熊彼特還認為,創新的原動力來自企業家—這是最早從企業的“技術”與“經濟”結合的角度來理解創新的。

  反觀馬雲的“五新”如個性化定制、大資料等,並未超出熊彼特的“五新”之說範疇, 亦即董明珠評價的“五新不新”。實際上,實體企業家一直以熊彼特的“五新”之說,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破壞式創新”, 推動經濟波浪式上升。

  實際上,宗慶後、董明珠們對“五新”的不屑,也並不意味著他們拒絕擁抱創新。宗慶後在商業管道、產品開發方面的創新能力並不遜色,董明珠更是先後與馬雲、劉強東聯手推動格力電商化。實體經濟企業家和虛擬經濟大佬們與其相互“鄙視”,還不如坐在一起好好賺錢,這才是最和諧的一幕。歸根到底,虛擬經濟產生、依存於實體經濟,服從、服務於實體經濟,不可過度偏離、脫離於實體經濟。既要看到實體經濟的基礎地位,又不可忽視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反作用。

  搞實業,在任何時代的任何地方都是值得尊重的。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已經無需多言,但那種徹底摒棄互聯網,將已經形成的多元化社會倒退成單極化社會的思維,則萬萬不可。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